胸腔镜后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胸腔镜后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陈贵俦林凯旋钟承华林惠珍陈厚赏肖国泽林美红

陈贵俦林凯旋钟承华林惠珍陈厚赏肖国泽林美红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胸腔镜后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后纵膈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n=30)和常规开胸组(n=30),胸腔镜组受试者采用胸腔镜进行肿瘤切除,常规开胸组受试者采用常规的开胸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术后统计对比两组受试者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血气分析PO2、PCO2、SpO2。结果胸腔镜组受试者手术时间(67±37)min、住院时间(6±2)d、胸管引流时间(2±1)d和下床时间(1.5±0.5)d均少于常规开胸组的手术时间(110±30)min、住院时间(12±3)d、胸管引流时间(4±2)d和下床时间(2.5±1)d,差异有意义(P<0.05);与常规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30±20对比200±100mL)明显较少,PO2、SpO2明显较高,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PCO2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后纵膈肿瘤切除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PO2和Spo2。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治疗;后纵膈肿瘤

对于后纵膈肿瘤,治疗方法是完全的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也较大;胸腔镜手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缩短了纵膈肿瘤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本文作者对60例后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进行胸腔镜肿瘤切除术和常规开胸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作用,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9年1在我院行后纵膈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n=30)和常规开胸组(n=30)。胸腔镜组受试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6岁,平均43岁;常规开胸组受试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9-58岁,平均41.5岁。经检验,两组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部隐痛等临床症状;(2)肿瘤包膜完整,直径小于5cm;(3)可耐受手术;(4)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瘤体与胸腔严重粘连者;(2)年龄在70岁以上者;(3)随访资料缺失者(4)有精神疾病或由精神疾病史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手术方式

手术体位:采用传统的健侧卧位加腰桥抬高的方式,稍向前倾;进行气管内全麻。

胸腔镜组:手术步骤于腋中线第7肋间做1.5cm切口,置入腹腔镜,于腋前线第4肋间和腋后线第9肋间做1.5cm的套管切口,镜下进行瘤体与正常组织的分离。留置引流管,依次缝合。

常规开胸组:常规后外侧开胸切口,沿第5或第6后肌间切开皮肤和皮下层,后端起于肩胛冈水平,位于棘突线与肩胛骨内缘之中点,沿肩胛骨内缘平行向下,沿肩胛骨下角3~4cm处绕过下角平缓向前,止于腋前线第5至第6肌间水平,切断胸壁诸肌层进入胸腔,直视下行后纵膈肿瘤切除术。置入胸管,依次缝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受试者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血气分析PO2、PCO2、SpO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胸腔镜组受试者手术时间(67±3)min、住院时间(6±2)d、胸管引流时间(2±1)d、下床时间(1.5±0.5)d和术中出血量(30±20)ml均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术后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的比较

术后胸腔镜组受试者PO2、SpO2明显较高,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PCO2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

3讨论

后纵隔解剖结构较为简单,是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儿童多数是自主神经节源性肿瘤,成年人多数是神经鞘源性瘤,亦有脂肪瘤,纤维瘤类型等。后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目前有常规开胸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传统的手术方式术中切口较大,因此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不但耗费了患者的时间、金钱,也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而且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的心肺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创伤而丧失了手术机会[1]。目前胸腔镜国内外大多研究者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术式相比较,本手术方式具有微创伤、恢复快的特点[2],而且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大。而且胸腔镜手术由于其微创伤的特点[3],患者的耐受程度较高,本术式也扩大了胸部疾病适用范围。国内逐渐进行了胸腔镜后纵膈肿瘤切除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发展,已成为临床上外科手术的常用术式[4]。

本研究中对60例肿瘤患者分别进行胸腔镜切除术和开胸手术,结果表明前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童华杰[5]等认为利用胸腔镜进行外科手术,操作视野更加宽广,手术成功率更高。

综上所述,利用胸腔镜进行肿瘤组织的切除,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损伤,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杨伟锋.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8,42(04):22-24.

[2]梁敏.食管胸段癌运用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644-1647.

[3]李伟民.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膈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6):1827-1831.

[4]饶新辉,梁锦崧,张自正,梁锐宇.老年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8,31(03):148-149+161.

[5]童华杰,张远强,李平.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06):951-95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