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井合理间抽制度的制定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低产、低效井合理间抽制度的制定及效果评价

李义峰史向明李殿鹏王新泽贾洪亮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第四油矿技术队)

摘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大量的低产低效井。低产低效井由于供液不足,导致供产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对低产低效井进行间抽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间抽工作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抽”现象,提高泵效,降低机械磨损,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对低产低效井长期、不间断的开发,使得油井长期处在低液面状态下生产工作,导致生产压差变大,容易出现井底出砂现象,很可能导致深井泵空抽,进而就会出现泵工作筒与活塞形成干磨,泵漏失等现象;如果油井很长时间内处于低液面以下,易出现抽油杆磨断的现象,也容易造成杆管偏磨和油管磨漏等后果。所以合理的间抽工作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合理间抽;制定

1引言

随着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时间的延续,特高含水井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为了使油田产量的递减速度变慢,尤其是在部分薄差油层相继投入了开发以后,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低产低效井。低产油井在国际原油的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尤其突出,大约有70%的油井都处于供排不平衡状态。这部分井存在低渗透、低产能、低泵效,并且一些井存在间歇出油的特点,这些低效井冲程、冲次已调到最小,若仍然采取全天制的运行方式生产,这无疑会损失大量的电能,增加油田的生产成本,加大井下管、杆的偏磨程度。若将这部分井进行间开生产,将对整个油田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处于间歇生产状态的抽油井,因为油层产量比较低,供液不足,供产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

为了增加油井的产量,降低能耗,减少机械磨损,通过本文从低产低效井机采参数、地质状况以及所采取的增产措施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间歇生产工作制度,进而实现抽油机工作时间的减少、抽油泵泵效的提高、耗电量的降低和设备损耗的减少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与使用寿命的目的,还能达到显著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使得附近井组的供排关系变得更加协调,也使得注入的流体流向变得更加合理。尤其是高含水后期的油田,既可以减少无效的产出,也可以提高油井的开发效果。综上所述,对延长油田低产低效井间抽规律的研究可以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机械磨损、提高泵效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间抽控制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油方式主要是机械采油。在国内各油田中,游梁式抽油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抽油机,然而该类抽油机的地下和地面设备无法跟据波动性的油层供液特性进行自动调整,使其抽取能力高于油井实际的供液能力,导致抽油机“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在降低抽油机运行效率、增加电能消耗量的同时,也造成抽油机的空抽磨损,并增加维护费用。为了达到降低能耗、提高泵效的目的,前文对油井进行了间抽规律的研究,并且制定了合理的间抽工作制度,而执行间抽制度,就需要选用间抽控制技术,选取了人工控制、定时控制、智能控制三种控制技术,进行现场试验。

2.1人工控制

人工控制就是工作人员根据前期大量的摸索油井的出液规律,以及依靠经验通过人工操作来执行间抽制度的控制方式。通常人工控制技术是针对某个井场或某个区域而执行的。根据油井产液量以及井场的交通情况,对于产液量非常低、间抽周期较长、油井分布相对集中、井场交通较便利的油井,在选取10口井进行现场试验,以人工控制的方式来执行所确定的间抽工作制度。

人工控制,是指针对不同供液情况的油井制定相应的生产制度,人为地控制抽油机的启停,该方法虽然相对简单,但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工作量总结油井的出液规律,人员劳动的强度大,且操作安全风险大,无法实现高精度控制。

2.2定时控制

定时控制是指通过给抽油机安装相应的定时器,预先进行抽油机启停时间设定,从而使油井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生产。签于定时控制还需要人为的设定间抽周期,以及实时地检查油井的生产情况和排除故障的发生,故在选取10口交通相对便利、产液量中等的油井进行现场试验,根据已确定的间抽制度设定间抽周期。

与人工控制相比,定时控制降低了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准确地执行间抽制度,但是定时控制无法根据油井的生产情况自行调整间抽制度,只能按照预先计算好的间抽制度设定间抽周期进行控制,仍然无法实现抽油机随油井负荷的变化而动态自动调整,难以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进而使得油井的产量降低;也无法对油井产生的故障等意外情况进行报警,以及自动断电停止工作。

2.3智能控制

智能间抽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中心远程发送指令,抽油机根据指令自动进行相关操作,具有实时现场数据采集及工况监测、断电检测、远程控制抽油机启停等能力。由于智能控制技术具有远程控制的特点,故对于井区所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情况不是很便利的油井,非常适合选择智能控制来执行间抽制度。因此,在选取相对高产的10口油井,通过智能控制柜来实现控制。

综上所述,与人工控制与定时控制进行对比,智能控制技术操作实施更加简单便利,避免了人工控制时由于长时间停井而发生的井筒结蜡,设备丢失现象的发生概率也大大降低,生产管理更加容易,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也能根据油井的供产情况及时调整间抽制度,同时还能及时反馈油井所发生的故障,并且断电停机,对井场可以监控,避免盗窃事件的发生,更符合当前建设数字化油田的要求和趋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更多选择智能控制技术来实现间抽制度。

3结束语

对于低产低效油井来说,泵效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决定性的,而真正能决定油井产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地层的渗流量大小,若能找出地层渗流量和泵效共同的理想区域,就能使制定出的间抽制度既体现科学合理,同时还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就能使经济效益和油井产液量达到平衡,同时实现最大化。因此,对延长油田低产低效井间抽制度研究是油田技术进步的要求、是节能增效的具体体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熊友明.低压油井间歇抽油设计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5,03:92-96.

[2]沈洪冶.浅谈抽油机井间歇性采油[J].化工管理,2014,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