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

张陆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对策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往往会过于追求工程速度。由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使得很多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有些企业甚至采用倒计时施工的方法和以某领导检查作为节点等情况。这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大幅度下滑,一切都已速度优先,无视对安全质量的检查。另外,一些施工企业故意对项目工程偷工减料等不正当手段极大了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成本,导致了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1.2质量监督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足够重视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检测的专业人员,或者有专业人员但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力,导致规章制度、质量监督、工程管理等形同虚设。另外,施工人员素质大部分偏低、责任心不够强、施工人员存在流动性大、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晰等情况,都严重影响了质量的安全保证。由于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充足,致使其项目工程时间延长,不能够顺利开展。

1.3建筑人员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建筑企业,现有的市场经济供求关系逐渐发生了改变。而不同的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各不相同,使得建筑企业在日常管理和质量监督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1.3.1质量监督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所以部分质监人员不具备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能力,对质量监督管理也缺少一定的重视。在实际的建筑工作中,未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工作过于程序化和偏向于形式主义,未能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和纠正,对于一部分偷工减料的行为不能及时处。使得工程长期处于混乱中,且遗留有大量的安全隐患。

1.3.2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充足

质量监督是一项十分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从业人员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背景,而且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作经验。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部分小型建筑企业由于资金等问题,不具备聘请专业质量监督人员的能力。这些工程企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往往都是由企业的领导之间授权,在上岗前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因此,存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不合格的情况。这使得质监岗位形同虚设,让工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1.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形式单一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不具备创新精神,所以不管是传统的管理形式还是现代化的管理形式,都存在着管理单一的想象。一般在建筑工程工地中,管理人员往往采用随机巡逻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但是发现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易见性。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安全问题并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同时,这种方法也不具备全面性,不能将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检查到。缺乏主动性和全面性的单一检查形式并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1.5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之间的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规模的工程需要开展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但是由于建筑企业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企业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不尽相同。一些小型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质监工作未能顺利开展。有些大型建筑企业虽不缺乏相关管理体制和管理人才,但是在执行力度上有所欠缺,不能按照行业标准落实相关工作。

2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

在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和管理的目标,就要积极夯实监管基础,按照标准化流程完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实效性,也为建筑工程创新监管模式的进步提供保障。

2.1践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规范化管理

为了满足市场要求打造出合格的建筑企业,各企业应积极践行规范性监督模式,有效强化产业化管理结构,并且顺应建筑施工要求落实科学化控制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科学配置工作,并且对施工流程进行有序化处理,积极避免不规范操作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的影响。只有夯实管理基础,才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制度的完整程度,维护实时性规划管理方案。

另外,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科学化的运行监管机制,确保能将管理合理性和先进性作为监管模式的综合基础,有效提升内部监督管理以及外部干预管理并行的规范化运维控制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的实效性水平,维护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

2.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质量监督体系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要想提升创新管理效果,就要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整的监管模式。尤其是在施工阶段,要想提升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就要将监督水平的优化工作落实到位。

第一,要结合实际发展对自身优势进行集中管理,确保能整合信息技术体系和运维管理结构,在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要对建筑工程工作模式和适应性予以控制,并且保证发展和转变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监督创新管理的适宜程度。最根本的是,要对发展和转变模式予以监管,确保可靠性工作能得以落实。

第二,在质量监督工作开展和运维体系转型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收集工作、信息整理工作以及监管模式科学化升级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科学化质量监督管理策略,有效维护监管流程的完整性,并且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能力。

第三,要进行完整的人员建设体系,确保能结合工程信息系统进行制度约束和管理,维护控制模式的综合价值,也为全面优化质量监督效率奠定基础。基于此,要将建筑行业稳定发展作为关键,切实提升信息化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水平。

2.3全面夯实质量监督责任机制

在整个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督责任机制最为关键,不仅要提升责任管理工作的模式化程度,也要完善岗位监管流程的完整性,确保能提高管理实施结构的合理性,从主体出发,完善责任监督模式,有效强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要依托管理结构的综合效率,践行质量管控约束模式,确保能夯实质量控制结构,减少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问题。

一方面,要将建筑工程监管流程的基本方式和方法进行优化处理,确保能践行精细化处理流程,强化精准化管理路径,且能将责任机制和分层管理模式予以融合,完善具体流程的同时,要保证相应工作环节都能围绕监管主题展开。需要注意的是,责任认证机制内,要对质量监管人员的执行过程进行分工处理,确保能发挥监管职责,有效落实到具体人员,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从而实现专人负责和专人监管的控制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管监督的管理效率,也有利于后期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要对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专业考核,有效维护监管路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并且完善高效性运维流程,确保能夯实科学化评估模式。要培养质量监督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排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各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培养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惠贤.刍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对策[J].江西建材,2016(19):296+300.

[2]郭秀江.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