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招募新模式初探

/ 2

机采血小板招募新模式初探

牛长林任红阳董金英

牛长林任红阳董金英(濮阳市中心血站河南濮阳457000)

【关键词】献血屋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21-02

随着近几年临床用血量的逐年攀升,机采血小板的用量也逐年递增,面对目前街头招募站内化验合格后,再进行电话预约采集,这种采集模式已跟不上现有的临床供血需求。我站结合本地区城区人员分布情况,对机采血小板的招募方式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良好。

1传统机采血小板招募方法

2010年7月以前,所有的机采成分血的献血者来源依托采血发展为主,站内电话预约招募为辅的形式,虽然血液的报废率极低,也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血源。众所周知,血小板的采集首先对献血者要求有较好的肘部静脉,由于采血车发展机采献血者工作量大,有时会忽略对血管的选择查验,结果合格的献血者预约来了,发现根本不适合采集,其中有些献血者由于血小板计数不合格而错过采集血小板和全血的时机,针对采血紧张的形式,我站于2010年7月站内上了AIL初筛项目,在对其他城市进行考察、调研后,结合本站不在闹市区的实际情况,将现有采集血小板的机器全部移至献血屋内。

2机采血小板新招募模式实施现状

机采成分血采集面对新的采集环境,采取了新的招募方式:采取“四步”招募法:第一步发挥志愿者的优势力量,让他们现身说法,在填表区开始进行引导,以自己的捐献经历说服献血者;第二步在体检化验过程中由体检医生进行从血液生理恢复角度、捐献安全角度进行专业招募;第三步在没有招募献成分血成功的情况下,采血护士进行全血采集时,可以针对机采的过程进行再次的宣传招募;第四步当采集结束时献血者利用休息时间可以亲临和感受机采的过程。2011年以来全年新增招募成功的人数大约为20%。

具体做法如下:

2.1多角度进行宣传

我们科将血液成分里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做个比较,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献出的血小板可在2-4d就恢复到采前水平,而红细胞采集后却需要15-21d的恢复期,所以机采血小板非但对机体无影响,还较采集全血恢复迅速。再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者血液都是在经过严格消毒的密闭套材中循环分离,都是一次性使用,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感染[1]。宣传时注意区分人员的文化层次,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

2.2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献血环境,更新献血地址,把机采成分血全部移入市中心献血屋,方便市民献血;美化献血屋,提供优质服务;实行无节假日工作制。这些举措虽然是小小的举动,却赢得了献血者的好评。同时对单采捐献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实施: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三个方面来引导献血者放松、安全、舒适地献血,充分体现出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更能促进无偿单采血小板工作的开展以及献血护理质量的提高[2]。

2.3建立机采献血者档案

对每一个献机采的献血者进行手工档案登记,尽管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但在手工建档的同时进一步沟通,增加从感性到理性献成分血的再升华认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与保留献血者的方式,在急用血时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电话招募。对新增的献血者可以根据他的采集意愿有效地引导他再次献血从而成为固定的机采队伍中的一员。

2.4建立机采献血者回访制度

我们对每一位机采献血者进行采后回访,首先感谢他对无偿献血的支持,再对采集过程的服务、采后恢复情况及对献成分血有什么新要求和建议进行回访,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血站的关爱和爱心捐献的价值,从而让他们增加捐献的积极性。

2.5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短信平台:每逢重大节假日给献血者发一些节日的短信问候,在生日的时候给发放生日贺卡。建立机采献血者qq群,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可以通过血站网络平台和更多爱心捐献者进行零距离沟通,为献血者交流和工作人员预约提供更多的途径。

2.6志愿者应急队伍的建立

无偿献血志愿者既是一支无偿献血者也是一支宣传、示范、创新无偿献血的先行者。自2008年志愿者队伍建立,目前在册300人中有30%都是固定无偿机采成分血的捐献者,是一支很好的机采血小板的应急队伍。

2.7提高采集人员的理论素质,人文素养和操作技术

在机采捐献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耐心细致解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尊重献血者的感受,全程监护;采集人员要加强人文素养,加强自身和献血者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顺利地完成每一次采集,让献血者对血站人员产生信任感。

通过这些尝试,自2010年以来,我市全血供应在连续三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机采成分血以近18%的增长情况下,机采成分血各血型保持供应平衡,机采库存保障充足。由此可见这种尝试至少在我市目前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随着临床用血的递增,怎样更好地满足临床机采成分血的应用,建立一支固定、安全、稳定的机采队伍,这种探索应该是积极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黄筱曼,方团.建立高效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模式.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2.

[2]朱正理,王小芹.浅析护理干预对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