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袁文中

袁文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学生的参与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有无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

1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能力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它影响着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持久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方面决定于学生的自身,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对于较差学生取得的明显进步,都要在适当的场合加以表扬和鼓励。

同样,在教学进程的安排,测验难度的控制上都要适度,并且可以按照分层次教学的要求,适当加以区分,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自信心,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切不可出现“让你不学,偏出难题打击你”的想法,如果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受打击的不光是学生,更主要的可能是老师。试想,在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毫无信心的环境下,谁还会有学习的动机,又如何能把成绩提高呢?

2导入要精彩

导入课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不好”就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地球的运动”一节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你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说什么样的话?这时要启发学生说出“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教师问:“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升起来吗?再看看我们学校的校舍(北纬25°附近),又为什么一般都是朝向南方?”这样一问,学生觉得好奇而出现了议论纷纷的教学情景,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揭示教材内容,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了。

抛弃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法,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谈话式、辩论式、探究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游戏式、实践活动式等。当然更好的是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直观教学(如:选用教学仪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由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因为计算机它特有的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尤其是一些复杂过程的演示,它更是其他工具所无法代替的。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教学领域里也不例外。地理里面有许多相当难理解的图表、地理成因、地理运动过程、复杂的地理方位,如果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不但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而且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讨厌学习地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声音、音乐、动态图像、动画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在吸收知识的时候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对地理课堂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讲解“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个关于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的动画,在播放这组动画的时候配上一些轻音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时候,欣赏着美妙的音乐,注视着逼真的画面,不但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许多很难理解的知识,而且如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4教学中穿插趣味故事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时,学生对“宇宙”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师只要把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故事一讲,然后问“孙悟空是不是到了天边呢?没有,他翻百个跟头也不能到达天边。”这样给学生形成“无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么“宇宙”就是无限大的空间,无限长的时间。又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

5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巧借古诗教学,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6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可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特点的课文,变化课堂教学方法,挖掘趣味性因素,使学生觉得地理并不枯燥乏味,单调呆板,而是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