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分析法的BOT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BOT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

顾晋

顾晋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采用网络分析法(ANP),从投资者角度对BOT项目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BOT;网络分析法;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引言: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种特殊的特许经营方式。

1网络分析法(ANP)

网络分析法ANP(AnalyticNetworkProcess)是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ofPittsburgh)的SaatyTL.教授于1996年提出的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它是在AHP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实用决策方法。AHP方法的核心是将系统划分层次且只考虑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的支配作用,同一层次中的元素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各层次内部元素往往是依赖的,低层元素对高层元素亦有支配作用,即存在反馈。此时系统的结构更类似于网络结构。网络分析法(ANP)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由AHP延伸发展得到的系统决策方法。ANP首先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支配。控制因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用AHP方法获得。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典型的ANP结构如图所示。

2BOT项目风险分析

BOT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将专家经验和科学决策方法结合起来,ANP作为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决策工具,既保证了专家经验作用的充分发挥,又保证了推理过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2.1构造ANP模型

BOT项目风险因素的ANP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2.2计算风险因素的权重

首先将元素组C1-C6按其对项目风险的影响力大小进行直接优势度比较;然后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其中,若Ci中的元素对Cj中的元素没有影响,则特征向量为0。

结合superdecisions软件,即可算出融资风险元素组(C1)、完工风险元素组(C2)、生产风险元素组(C3)、市场风险元素组(C4)、政治风险元素组(C5)和不可抗力风险元素组(C6)相对于目标BOT项目风险的权重值。

可以将风险因素C11、C12、C13、C14按其对融资风险元素组(C1)的影响力大小进行直接优势度比较,即构造判断矩阵:

依次,可以将其他风险因素相对于元素组的影响力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即可得到风险因素Cij相对于总目标BOT项目风险的权重值。

3BOT项目风险防范

根据上述得出的不同风险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可以找出影响BOT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

3.1融资风险防范

对于项目融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是综合运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一般由项目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担。

3.2完工风险防范

为了减少完工风险,项目投资公司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和实力的承包商进行项目施工。在承包合同中,可以采用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这种合同的风险基本上完全由承包商承担。

3.3生产风险防范

如果生产过程简单,运行维护管理风险小,项目投资者可以自己生产管理;如果生产过程复杂,运行维护管理风险大,项目投资者可以通过聘用有经验的专业运营商负责生产管理,实现风险转移。

3.4市场风险防范

降低BOT项目的市场风险需从两个方面人手,项目投资者首先必须对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项目投资者还可通过和政府谈判明确投资回报率或由政府提供产品购置担保,让政府和项目投资公司一起分担市场风险。

3.5政治风险防范

对于BOT项目政治风险,项目投资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防范措施:(1)用投保的方式降低政治风险;(2)以政府书面协议的方式降低江面的政治风险;(3)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入多个机构的参与,尽量让政府也参与其中。

3.6不可抗力风险防范

不可抗力风险是无法预见且无法克服及避免的风险,项目投资公司只能通过投保将此类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4结语

在BOT项目中,投资者几乎承担全项目生命期的所有工作,同时承担着项目融资风险、完工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本文提出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对BOT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了BOT项目风险元素组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3):44-50.

[2]唐小丽,冯俊文,王雪荣.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项目风险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5,8(下):147-148.

[3]叶苏东.BOT项目主要风险的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8):26-31.

[4]孙涛.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4(18):100-103.

[5]卢勇.我国BOT项目的风险分析[J].ArchitectureandConstruction,20001(6):13-14.

[6]RobertLK,JahidulAlum.EvaluationofprojectforBOTproje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1997(2):67-72.

[7]CMTam.Build-operate-transfermodelfor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inAsia:reasonsforsuccessesandfailur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1999(6):37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