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语音对应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3

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语音对应规律

谭妮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禄劝傈僳族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世居民族,多数与汉族一起散落地居住在山区,在民族与民族的相互接触中,语言也发生了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语言接触,汉语借词的影响。本文就主要从声母、韵母及声调三方面简要分析了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语音对应规律。

关键字:禄劝傈僳语借词语言接触

一、引言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滇中北部,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一个郊区县,辖区内共有3个镇、13个乡,2个社区和195个行政村。禄劝县内共有8个世居民族,即彝族、苗族、汉族、傈僳族、傣族、壮族、回族和哈尼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2010年,禄劝县常住人口为396404人,汉族人口为277487人,占总人口的70.0%;各少数民族人口118917人,占总人口的30.0%。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禄劝县傈僳族人口1575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2%。[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政府网,http://www.luquan.gov.cn/]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及声调三方面简要分析了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语音对应规律,并寻找产生这些语音现象的原因。

二、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语音对应

(一)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声母对应

禄劝傈僳语的声母共有35个,比汉语方言的声母丰富,主要区别表现在:禄劝傈僳语中除了没有汉语声母[tʂ]、[tʂʰ]、[ʂ]外,其他的都有,而这些却是汉语中没有的。从我们调查的2000词看,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声母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傈僳语中的[ʣ]、[ʧ]、[ʧh]、[ʃ]对应汉语借词中的[tʂ]、[tʂʰ]、[ʂ]。傈僳语中的汉语借词发音要么前要么偏后,没有[tʂ]、[tʂʰ]、[ʂ]这一套塞擦音,遇到这些读音的字,声母会变换为[ʣ]、[ʧ]、[ʧh]、[ʃ],韵母尽量与汉语读音接近。例如:

例字钟民主火车

傈僳语ʧo31mi31ʧu33xo33ʧʰə33

汉语tʂoŋ44mi31tʂu44xuo212tʂʰə44

2、傈僳语汉语借词中的[ʑ]对应汉语中零声母[i],汉语中[i]、[u]、[ü]开头的韵母独立做音节时,都会改为[y]、[w]、[yu],而在傈僳语中都是在前面加上[ʑ]做声母。例如:

英雄——ʑə33ɕo31动员——to33ʑu31岳父——ʑo31phɑ31

另外,也有一些借词例外,并不是这样整齐的对应,尤其是汉语普通话的影响,在借词的语音、拼写上发生了变化,更加趋向于汉语的记音。例如:

牙刷——iɒ33ʃuɑ31牙膏——iɒ33kɑo33

(二)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韵母对应

禄劝傈僳语中的韵母共有17个,从数量上比汉语少了近一半。没有撮口呼韵母和鼻音韵母,除过一个单元音[u]以外,没有[u]行的合口呼韵母,从形式上比较单一。汉语借词中的以[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都读作[i];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读作[u];撮口呼韵母读作[io];无论前鼻音还是后鼻音的鼻音韵母都读作单元音。例如:

1、以[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都读作[i]

以[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iɛ]、[iæn]、[in]、[iŋ]等字,都会读作[i],省略掉[i]后面的元音。

铁路——tʰi31lu33放假——fɑ55ʨɑ33新——ɕi33

有一部分借词以[i]开头的复韵母[iɑu]、[iou]、[iæn]以及不加[i]的[ɑo]、[ɑu]、[ou],会读为[ɑ]、[o]、[æ],如:

[iɑu]→[o]消灭——ɕo33mi31学校——ɕo31ɕɑ33球——ʨho31

[iæn]→[ɑ]、[e]意见——i33ʨe33放假——fɑ55ʨɑ33检查——ʨæ31ʧʰɑ31

[ɑo]、[ɑu]→[ɑ]、[o]薄——bɒ31倒霉——tɑ31me31

饱——bo33淘气——tʰo31ʨʰi33

2、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读作[u]或者[o]

禄劝傈僳语本来就有[u]元音,但没有以[u]打头的复韵母,遇到汉语中的以[u]打头的复韵母,有的读音不变,有的则会变读作[u]或者[o]。例如:

公路——ko33lu33亏损——kui33su31锣鼓——lo31ku33

可以看到,有的读作[u]的音借过来后仍读为[u],读作[uo]、[uɑi]、[un]的音也会变读为[u]或者[o],而不是学习汉语的发音。

3、撮口呼韵母读作[o]或者[io]

撮口呼在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中比较少,由于人的发音习惯不同,禄劝傈僳语汉语借词中的撮口呼韵母全部发生了变化。无尾韵的撮口呼韵母,一般在前面加上辅音[ʑ];有鼻音尾韵的撮口呼韵母[yɛ]、[yæn]、[yn]、[yŋ]变读为[o]或者[io],在听感上差别不是特别明显。例如:

魔芋——mo31ʑu33(韵母[y]前面加了辅音[ʑ])

学校——ɕo31ɕɑ33觉悟——ʨo31vu55(韵母[yɛ]变读为[o])

4、鼻音韵母没有前后之分,都读作单元音

禄劝傈僳语中本身没有鼻音韵母,所以更不用区分前后鼻音。随着汉语借词对傈僳语的影响,很多鼻音字汇进入傈僳语词汇,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鼻音现象。这些借词在韵母上发生了变化,与傈僳语和谐共存。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改变就是所有的这些鼻音字词借入到傈僳语后,只保留了单元音,鼻音韵尾都去掉了。例如:

任务——ʒə33u33经验——ʨi33ʑæ33耽搁——tɑ33ko33

除了以上所列的例字以外,还有一些借词的声韵母与原来保持一致,只是在音调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练习——liæ33ɕi31;利息——li33ɕi31。

(三)禄劝傈僳语与汉语借词的声调对应

禄劝傈僳语的声调有3个,即:[55]、[33]、[31];禄劝的汉语方言有4个声调,即:[44]、[31]、[53]、[212]。傈僳语中没有曲折调,普通话中有[214]调,在禄劝汉语方言中才有[212]调。在彝语、傈僳语和汉语的多种语言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中,最显著的语音特征表现在声调的不同上面,声母、韵母虽然有差异,但没有声调明显。具体的变化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汉语中的[212]调借入傈僳语中读作[33]、[31]调,例词如下:

例字像书记党员

汉语方言ɕɑ212ʃu33ʨi212tɑ33ʑuæ212

傈僳语ɕɑ33ʃu33ʨi33tɑ33ʑuæ31

2、汉语方言中的[44]调借入傈僳语中变为[33]调,如:

例字地震苹果街

汉语方言ti44tʂeŋ31pʰi33ko33kɛ44

傈僳语ti33ʣe33pʰi33ko3kɛ33

另外,禄劝汉语方言中还有[31]、[53]两个调,借入汉语借词后差异不太大,都基本读作[31]调。还有一些与普通话声调一样的[35]调,对于这个调值的具体来源还没有清楚地查到,目前认为来自于普通话。主要是由该地区人员的流动,包括外出打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等,接触到普通话的机会较多,语音也随之受到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一些标准的[35]调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中,比如:床单——tʂʰuɑŋ35tæ33;煤——me35;陶瓷——tʰo35ʦʰɿ33。

五、产生语音对应现象的原因分析

禄劝傈僳语的语音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人员结构变化、语言习得的途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关系。语言之间的互相接触是语言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这样多民族聚居在一起的环境下,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交流,需要使用语言,那么一种语言肯定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总而言之,禄劝傈僳语与汉语方言会产生这样的语音对应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多语环境为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提供了基础。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以多民族聚居为特色,从而多种语言的交流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禄劝县有近24个民族,8个世居民族,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设施的改变和人们生存条件的改变,住在山区里的人们与外界的沟通逐渐加深,对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语言的接触也就会更加密切,语言本身就会发生变化。

2、人员结构的变化导致语音的变化。

原来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都是主要依靠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存的需要,外出打工成为一种潮流。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翠华这个地方,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一些年纪大点的人留在家里从事一些农业劳动、烤烟等家庭经济。这些出去的年轻人在外面接触到的都是汉语,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便会学习一些汉语,等到逢年过节回到家中与家人谈话间会不由自主地讲一些汉语。有的更年轻一些的孩子,辍学以后打工回来甚至只会说汉语,基本不会说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姻结合也会使得语言发生变化。如果双方不是一个民族,一方与家人说话有听不懂的情况产生时,就需要另一方用汉语方言或者对方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因此,随着人员结构的改变,语言也就随之受到影响。

3、汉语借词的大量借入使得语言发生变化。

禄劝县的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而且是一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必然会有词汇的转用、借用现象产生,而借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傈僳族与汉族都是这里的世居民族,而且都是散落居住在山区,与外界的交流要小于两者的接触。因此,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汉语借词的大量借入是必然的,反过来汉语也可能借用了傈僳语词汇,两者在接触中互相影响、互相交融。

4、不同语言的习得途径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目前,语言的习得途径更加广泛而便利。手机、电视、电脑等逐渐普及以后,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居住在山区的傈僳族来说,老年人即使不用专门到讲汉语的地方也能接触到汉语,看新闻、看电视剧等也能耳濡目染。因此,在媒体作用的强烈影响下,对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想保持本民族语言丝毫不受影响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

5、双语教学的推广及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得人们主动学习汉语普通话。

国家语言政策的推广与普及,使得语言的发展也日益丰富繁荣,尤其在双语教学的大力推广与民族相融合的影响下,语言的大融合成为一道瞩目的风景。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首先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去学习汉语、学习普通话。在学习中,母语与汉语肯定会有差异,学习者在两种语言的时候,一定会对这种差异进行“求同存异”这样的一种选择,比如:借词的借入就发生了声调变化,因为受到母语语音系统的制约作用,本身有相类似的声韵调就会直接采用,如果没有就会模仿汉语的发音,甚至是标准的借用过来,从而丰富自己的语音、词汇系统。因此,双语教学的推广及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得人们主动学习汉语普通话,从而在语音上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林、木玉璋、盖兴之.傈僳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杨光远,赵岩社.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3]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木玉璋,孙宏开.傈僳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谭妮(1993.08-),女,汉族,陕西宝鸡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