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与临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与临床预后分析

张治国

湖南省祁东县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还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骨折;预后

脊柱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导致脊柱骨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暴力、车祸、摔伤等。脊柱骨折病情十分严重,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会耽误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临床中一般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手术方式,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其在脊柱骨折治疗中效果,以6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计124例,采用随机数字游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

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区间为24~71岁,平均年龄(44.1±6.8)岁。从骨折原因上来说,包括21例车祸、16例高空坠落以及25例重物砸伤;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38:24,年龄最大者为68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45.3±7.1)岁。从骨折原因上来说,包括22例车祸患者、19例高空坠落以及21例重物砸伤。

从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来说,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具体手术方式为: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降压,将骨折部位小关节突周围关节囊清除干净。在具体植骨过程中,选择生理盐水将患者创口彻底清洗,同时进行引流管留置工作,最后将切口缝合。术后两三天,拔出负压引流管,进行营养补给、抗感染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方式为: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术前,通过x线进行定位,同时对患者体位复位。具体手术中,为患者选择仰卧位,让患者保持腹部悬空,切口选择患者脊椎受损中心位置,在棘突两侧同时将受损脊椎椎旁肌分离,确保伤损椎体以及旁边椎体暴露出来,利用Weinstin定位法,将椎弓根螺钉固定到X线定位位置。发挥X线机透视功能,,对旁边椎体、受损椎体两侧实施钉孔处理,横切面角度需要控制在5~15度范围。同样,在植骨结束后,也需要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留置引流管,进行切口缝合,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营养补给措施。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将临床手术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若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患处愈合良好,且痛感消失,逐渐恢复正常工作能力,则可以判定为显效;若患者患处基本愈合,但患者平时工作会有痛感,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患处久未愈合,且存在剧烈痛感,则判定为无效。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并进行对比,总分100,分数越低则说明疼痛越轻。

1.4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录入到EXCEL中,并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通过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例数表示,通过方差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效与无效例数分别为16、34、10例,临床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29例,有效例数为19例,无效例数为4例,临床有效率为93.55%。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对比情况

3.讨论

脊柱骨折多数是由于外力引起,包括高空坠落、车祸、暴力等,对于脊柱骨折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截瘫、半身瘫痪等,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在临床中,脊柱骨折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单纯进行骨折压缩,则会出现后遗症,影响预后情况。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面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通过X线定位,减少固定节点数量,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无论从临床治疗有效率,还是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海峰.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优势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14(8):144-145.

[2]孙朝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66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25(3):54-55.

[3]苒任国,王奇兵.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高龄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21(13):132-133.

[4]MUZhiguang,DOOrthopaedics.AnalysistheClinicalCurtiveEffectofThoracicLumbarSpineFracturesofPosteriorPedicleScrewFixationCombinedBoneGraftSurgery[J].China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2016,11(8):41-42.

[5]李志刚.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7,23(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