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价值侯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价值侯娜

侯娜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行神经节苷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酯疗法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疾病缓解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瘫患儿行神经节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神经节苷酯;小儿脑瘫;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gangliosidetherapy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Methods:inourhospitalinFebruary2011March-2015volunteeredtoparticipateintheinvestigationof80casesofinfantilecerebralpalsyastheobject,p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controlgroupwithbasictherapy,experimentalgroupwastreatedwithgangliosidetherapy,andevaluatethetherapeuticeffectoftwogroupsaftertreatment.Results:theremissionrateofclinicaldiseasewas90%inthestudygroupand70%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gangliosidetherapy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isprominent,whichcanpromotethementaldevelopmentofchildrenandimprovetheirlivingability,whichisworthlearning.

Keywordsganglioside;childrencerebralpalsy;clinicalvalue;

脑瘫是临床婴幼儿多发性疾病,大多由孕后胎儿发育、生长过程中脑部受损等因素引发。近年来,由于早产救治技术不断发展,早产婴儿存活率越来越高,脑瘫发病率呈现上涨趋势,俨然发展成为危害婴幼儿生命安全的危险性病症[1]。目前治疗以康复疗法为主,配合针灸、按摩等治疗,然而由于此类疾病的复杂性,致使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讨一种安全、高效的疗法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小儿脑瘫病症的临床效果,本文将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对象,根据不同临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0例,女18例,男22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2.1±0.1)岁;疾病分型:轻度脑瘫20例,中度脑瘫14例,重度脑瘫6例;对照组40例,女19例,男21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2.2±0.2)岁;疾病分型:轻度脑瘫21例,中度脑瘫15例,重度脑瘫4例。两组脑瘫患儿疾病分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临床借助基础性疗法治疗,首先根据神经发育理论对患儿进行治疗,旨在控制患儿姿势反射,以实现恢复肌肉张力的临床作用;随后为患儿设置各种景象,引导其进行各种相对正确的运动,便于缓解痉挛症状;引导患儿翻身、爬行等,练习肢体支撑能力及移动能力,同时还可促使患儿自行转换方向,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上述疗法1次/d,持续性治疗1个月;另外,还可借助按摩、奥拉西坦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1.2.2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神经节苷酯疗法,药物使用方式为静滴,即:将20.0mg神经节苷酯溶于葡萄糖液体中稀释,静滴1次/d,持续静滴10d后停用20d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疾病效果,并分析其临床ADL、DQ评分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临床ADL、DQ评分越高效果越好。疾病效果评定标准,控制:临床预后症状缓解,生活能力恢复正常,语言及智力得以提高;缓解:临床预后症状缓解,生活能力基本恢复,语言及智力开始转变;无效:临床预后症状未变化。有效率=(控制例数+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后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ADL、DQ评分比较

两组小儿脑瘫患儿治疗后,临床ADL、D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比较

两组脑瘫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4,P<0.05)。

3讨论

小儿脑瘫是临床儿科危险性病症,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疾病主要表现,是致使小儿残疾的关键性因素。资料显示,小儿脑瘫病症由各种因素共同引发,如:(1)围生期因素。早产、脑缺氧缺血、低出生体重等;(2)环境因素。家长吸烟、喝酒,孕期患有糖尿病、阴道出血等症状,或随意服用保胎药等;(3)母体因素。多胞胎、发育缓慢、产程长、营养不良、胎盘早剥等。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病症方法相对较多,然由于此类病症的特殊性,致使其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因而,临床探讨安全、有效的疗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

近年来,通过药理学的不断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神经节苷脂是人体较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在细胞生长、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选择性的控制谷氨酸受体激活所导致的生理性变化,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内皮素的临床作用;并且,此类药物还可通过对血管痉挛的预防来实现减轻脑部组织损伤度,减少细胞凋亡总量,保护脑功能的目标[3]。临床大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神经节苷脂药物可降低大鼠脑组织损伤度,提高记忆功能,在促进大鼠脑部功能中意义重大。临床作用机制:(1)稳定患者脑部细胞膜功能;(2)减少神经毒性;(3)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总量;(4)调节神经因子生长环境,促使其直接作用于患者细胞膜,进而促进神经再生进度[4-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经由神经节苷脂疗法治疗的试验组患者预后有效率为90.0%,和有效率为70.0%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临床ADL、DQ评分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瘫患儿在治疗疾病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临床效果突出,符合宋令瑄[7]研究成就。此外,宋令瑄[7]报告还表明,要想减少小儿脑瘫病症的发生,临床除借助各种措施进行预防,包括:(1)产前预防。婚前做好相关保健健康工作,叮嘱男女双方按时体检,以尽早发现临床病症进行治疗;同时,针对怀孕女性而言,还需做好孕前健康教育,叮嘱其适当增加自身营养,做好各种病症预防措施,产前禁止服用禁忌药,禁止接触有毒物质等;(2)围产期预防。围产期根据产妇情况合理使用缩宫素,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窒息率;(3)产后预防。产后做好新生儿预防工作,密切观察黄疸症状变化情况;叮嘱产妇母乳喂养,便于提高新生儿营养;(4)饮食。根据其饮食习惯叮嘱小儿以易消化、高营养类食物为主,告知其严格遵循细嚼慢咽的饮食原则;禁止小儿食用油腻、辛辣、难消化食物,以免诱发其他病症。同时,还需借助播放音乐来促使小儿放松,从而缓解痉挛症状,加快康复进度。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脑瘫患儿采用神经节苷酯治疗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凤艳,王朋斌,孙秀芝,等.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脑瘫的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44.

[2]ZhangSun,LiMin,ZhuYu-lan,etal.Researchandapplicationofrehabilitationtreatmentfor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J].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2015,30(1):65-68.

[3]高志平,贾宁.小儿脑瘫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49-150.

[4]李哲,王和强,刘兵,等.390例小儿脑瘫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当代医学,2015,21(18):5-6.

[5]陈廷辉.中医治疗小儿脑瘫[J].世界中医药,2012,7(2):138.

[6]夏剑萍,汪立平.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35-136.

[7]宋令瑄.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