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与坦度螺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黛力新与坦度螺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比较

全养雅

全养雅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对黛力新与坦度螺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接受坦度螺酮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黛力新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坦度螺酮,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黛力新;坦度螺酮;功能性消化不良;不良反应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当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前总体发病率约为20%且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骤增、胃肠动力障碍遗传背景、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高态势[1]。一般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症状较轻者甚至无需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但因其症状表现多样且迁延反复,将会对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口服用药为目前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方案,尤其是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药种类日益多样,为探寻黛力新与坦度螺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接受坦度螺酮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黛力新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8岁~64岁,平均年龄(47.36±1.54)岁;病程时间8个月~8年,平均病程(3.33±0.17)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8岁~65岁,平均年龄(47.40±1.50)岁;病程时间10个月~8年,平均病程(3.35±0.14)年。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2)无黛力新或坦度螺酮禁忌者。排除标准:(1)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或为器质性病变所致;(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方法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治疗4周时间,其中对照组口服坦度螺酮(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28)10mg/次、3次/d的,单日总用药剂量不得超过60mg。观察组口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80175)10mg/次、清晨及中午各服用1次,病情严重者单次用药剂量增加至20mg/次。

1.3观察指标

选取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其中症状积分包括饱胀不适、早饱胀、上腹痛、上腹灼烧感,以4级评定,由低至高分别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热、乏力、失眠。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饱胀不适、早饱胀、上腹痛、上腹灼烧感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普通人中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比高达19%~41%且具有反复发作性特征,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2]。现有研究指出,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与胃动力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炎、精神状态、应激反应、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3]。

用药是当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首选治疗手段,尤其是药物种类的日益多样,使得临床用药方案更加多元化。本次研究中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饱胀不适、早饱胀、上腹痛、上腹灼烧感4项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采取黛力新治疗的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低于采取坦度螺酮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结果表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工作中黛力新取得的疗效相较于坦度螺酮而言更佳。两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坦度螺酮属于一种氮杂螺酮类药物,为丁螺环酮的升级品,进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后药物有效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包括海马、杏仁核等在内的脑部边缘系统以及中缝核,继而实现较强的对抗焦虑和抑郁的目的[4]。由于精神因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诱因,所以服用该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治疗的目的。黛力新为盐酸氟哌噻吨、盐酸美利曲辛的复方制剂,是目前临床治疗神经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中盐酸氟哌噻吨为神经阻滞剂,可直接对位于突触后膜表面的多巴胺受体以提高多巴胺的合成效率,使得后者含量随之升高,实现对抗焦虑和抑郁的双重功效;盐酸美利曲辛则是一种双向的抗抑郁剂,可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前膜以阻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大幅提高突触间隙的单胺类递质含量[5]。形成复方制剂之后可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协同作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步强化临床疗效。

所述,相较于坦度螺酮,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岩.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7):168-169.

[2]杜尚春,秦建平.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06):418-420.

[3]张殿华,司益民,卫团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3):98-100.

[4]何小林,张瑛,李照东,等.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坦度螺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8):64-65.

[5]张义平,刘佳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