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付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付利

付利

岳阳县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28例基本治愈,治愈率为82.4%,3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死亡,分别死于重症心肌炎导致的全身性的器官衰竭、急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回顾性分析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一种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群[1],主要由于机体遭受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心肌反应病变。该病临床表现各异,预后也各不相同。有些病人症状轻微,无需特别治疗即可康复,但少数病例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一旦发病缺乏有效诊断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为了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发病前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明确的急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也符合我国于1999年制定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风湿性导致的心肌损伤患者,排除合并有心脏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所有纳入患者中包括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16-58岁,平均年龄(33.5±6.4)岁,病程1~30d,平均(18.3±4.8)d。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感染史,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或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所有患者均主诉不同程度的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14例患者由于感染后头晕,并发昏厥,意识障碍收治入院,7例患者由于出现持续性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表现疑似心肌梗死。13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包括急性肺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患者心脏检查发现第一心音明显减弱,可闻及奔马律,发病早期进行心脏叩诊常可发现心脏扩大;肺部检查闻及干、湿啰音,部分患者发现呼吸音减弱;腹部检查部分患者可叩及移动性浊音。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常规检查: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增加,以中性粒细胞增加明显;心肌损伤指标血清酶均持续升高,但无酶峰变化,肌钙蛋白呈阳性反应。

1.3.2X线检查:患者均有肺淤血的表现,其中10例患者具有典型的急性肺水肿X线特征,4例胸腔积液,5例患者心脏扩大。

1.3.3超声心动图检查:全部患者在入院48h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其中5例患者左室内径增大,2例死亡,1例在治愈后恢复,2例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患者发现有少量心包积液,治愈后恢复正常。

1.4治疗方法

目前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上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以保证休息的充足,并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进行吸氧治疗。在患者发病的早期可以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小剂量激素合并中药黄芪进行治疗。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可以对患者营养心肌、清除自由基。后期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方法。然而,当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通常需要使用临时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3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28例患者基本治愈,治愈率为82.4%,3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遗留症状。有3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导致的全身性的器官衰竭,1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引起的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讨论

急性重症性心肌炎,好发于中青年群体,研究表明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病因[4]。该病发作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表现轻微,预后良好,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发生心脏性死亡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死亡。先前的相关报道表明,急性重症性心肌炎的病死率在7%~9%[1,5],与本研究的8.8%基本一致。提高急性重症性心肌炎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为在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6]、病毒基因、病毒相关免疫学指标,但该诊断方法操作复杂且阳性率不高,故目前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结果仍是主要诊断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中主要选择综合治疗,患者入院后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营养心肌,清除氧自由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患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保护心肌。但激素的应用时应短期少量使用,防止因大剂量使用抑制免疫导致的病程延长[7]。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谢海滨,王化云,齐书英.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0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2997.

[2]徐启明,朱海燕,王艳,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3):137-140.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4]贾雄燕.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5):233-236.

[5]杜丽波,刘路平,郑燕列,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1013-1014.

[6]江国强,刘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2例[J].武警医学,2012,23(3):240-241.

[7]李波.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6例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