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王淑娟

江西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330009

摘要: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实习的40例护士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实习生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培训方法,观察组20例实习生则接受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培训,比较两组学生培训后护理技能水平及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操作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以及护士专业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并对提高实习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临床护理带教;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医疗服务项目之一,而护士作为接触患者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对治疗护理的信任程度以及专科治疗的整体效果[1],因此提升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与价值。实习护士是指尚未毕业的护理专科学生,其往往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与缺点,为促使实习护士早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实习护士实施针对性培训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本组研究通过对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工作的40例护理专科学生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临床实习护士带教与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工作的40例实习护士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实施期间的住院患者对本组研究内容及风险均完全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中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5±1.1)岁,学历为大专12例,本科8例;观察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9±1.0)岁,学历为大专11例,本科9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带教,主要通过科室内护士长以及高年资护士的带教实现,观察组则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下进行实习护士的培训与带教,具体措施如下:(1)集中授课要求所有参与护理带教与培训的实习护士参与由专科护士长作为讲师的专科课程,授课内容包括专科护理系统概论、相关专科的疾病诊治与护理措施、专科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相关专业护理的前沿动态研究与热点等,并定期要求外院相关专科护理专家定期开展知识与实践讲座;(2)临床实践所有实习护士需要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科科室内实践,临床实践期间由各个科室的护士长以及负责带教培训的组长根据各科室特点设计护士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实践与课时,在上午进行临床护理实践,下午结合实践情况进行专科内的理论授课与答疑,定期带领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培训查房与管理;(3)定期考核与认证设计实习护士培训质量反馈量表,内容包括实习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临床工作评价以及教学质量反馈量表,在培训后的一周内安排时间进行考核。

1.3观察指标

工作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操作5个维度进行评估;同时基于十分制视觉模拟评分法制定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非常满意(8.0~分)、比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与比较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软件进行分析。工作质量评价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管理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带教、培训模式下工作服务质量的差异

观察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的护理服务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护理模式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就医已不仅仅考虑医疗卫生质量,其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带教下的医护人员已不能有效面对如今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尤其是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解除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其护理服务质量不仅关乎患者住院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对医院的外在形象、医务人员的整体风貌等产生不量的影响,而实习护士的带教与培训效果则直接影响未来医院护士的工作水平与个人能力,因此完善临床护理带教措施与内容势在必行。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的观察组实习护士工作质量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实习护士对培训管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回顾分析可知,传统临床住院护理带教是常规的基于功能制的基础培训手段,传统的带教培训方案的主要缺点为不能有效匹配人员与专科职能,使实习护士的培养与临床护理之间存在漏洞,因而导致实习护士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破若,以及专科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不佳等结局,不能适用于现代医疗以及专科科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与需求[3];而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则是一种现代化专科护理培训手段,重点在于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实习护士进行有深度的护理培训[4],在富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士及专家的理论与技能培训下,实习护士能够实现临床护理学习的规范化、标准化,能够提高实习护士的个人技能水平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对临床实习护士采取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以及护士专业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并对提高实习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张艳,李乐之,等.我国目前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43-245.

[2]张伟英,倪逸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3):44-46.

[3]王丽竹,金静芬,陈水红,等.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3):274-276.

[4]王迎晓,王芳,刘芳.专科护士培训期间临床学习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