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李继军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96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也被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胃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部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处的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相似,所以对其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87±6.40)岁;体重52~74公斤,平均体重(63.45±3.72)公斤;原发疾病为胃溃疡5例、胃息肉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间质瘤3例。

1.2临床表现

①所有患者在术后5~8天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并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者在正常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但患者疼痛感均不明显。②患者进食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伴或不伴有胆汁,且患者在呕吐后症状均减轻。③查体患者上腹部饱满,压痛感轻,振水音(+),肠鸣音可减弱或正常。④胃肠减压量均大于800ml/d。⑤患者在术后2周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示手术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与出血,残胃未见蠕动波,胃镜可以通过手术吻合口。

1.3治疗方法

①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病情,向其讲解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诱因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消除患者与家属的紧张情绪,提高对治疗的配合。②给予患者3%高渗盐水洗胃,剂量为每次100~200ml,在胃内保留20分钟后抽出。③继续禁饮食、禁止胃肠减压。④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mg/d。⑤注意体内水盐平衡、酸碱平衡。⑥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⑦可对症应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⑧可结合中药或针灸进行治疗。

2结果

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

3讨论

3.1发病原因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结论,目前被认可的几种发病原因包括[2]:①患者由于过分担心术后的治疗效果,导致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②患者在手术后胃部失去原有完整性,因此食物流出道改变,另外胃十二指肠的蠕动变得不连续,原有的内环境发生变化,使得胃动力障碍、胃部顺应性下降;③术后应激的出现引起胃肠激素产生异常,某些激素生成增多、某些激素生成减少;④手术时若损伤迷走神经干,导致残胃处在无神经支配的低张力状态;⑤低蛋白血症、输出袢痉挛、变态反应、吻合口处水肿、饮食结构的改变与长期使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等。

3.2诊断方法

①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的优势是可以直接对胃黏膜与吻合口的状态进行观察,并且可直观地发现是否存在机械性肠梗阻。②胃肠X线造影:采用胃肠X线造影对造影剂进行动态观察对机械性或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③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具有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的特点,同时该诊断方法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对患者造成伤害小,是诊断胃排空功能的最优异的诊断方法,但目前尚未被广泛应用。

3.3治疗原则

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应以非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把握“排空、足量、平衡”的治疗原则,[3]即残胃应彻底进行排空减压、给予患者足够足量的营养支持、密切注意患者的水盐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对吻合口处的水肿与胃张力下降进行对症治疗。常见的治疗防范如下。

3.3.1促胃动力药

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时,不应马上给予患者促胃动力药物,应该在经过胃肠减压、禁饮禁食、营养支持以及温盐水洗胃后,使得水肿的胃黏膜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给予患者一定的促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西沙比利、胃复安等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3.2营养支持

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及时为患者补充足量的能量,如蛋白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3.3.3心理干预治疗

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可能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出现的负面、消极情绪应积极进行干预,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3.4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中。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穴位注射对于胃动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3.3.5再次手术

对于临床症状典型且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首选非手术方式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上述非手术方式治疗3~5周基本可恢复胃肠动力,无需进行手术。但对于某些患者若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时,考虑其可能存在机械性梗阻的危险因素,此时应进行再次手术探查,明确病因。

参考文献:

[1]钟立新,高桂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3):58-58.

[2]DongK,YuXJ,LiB,etal.Advancesinmechanismsof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anditsdiagnosisandtreatment[J].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2010,7(2):76-82.

[3]胡德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