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王丽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王丽娜

王丽娜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3019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中的300名经历了手术室治疗并接受了护理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这3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最后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结果。结果: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我院声誉,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我院相关管理人员可积极采用此方法。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在医学界的护理方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将手术室中所有关键的患者手术信息,比如说手术中的各种药剂使用剂量和名称、患者的个人和患病疾病的信息以及手术中所要采用的医疗设备都选择一种较为统一的警示语和标志来提醒有关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各种医疗风险事件进行人为的、有意识目的的预防措施。因为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们提供手术治疗的场所,在所有的医疗单位中,手术室都是一个较为危险的地方,出事故最多的也是手术室,所以对于手术室内的护理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室的风险事件。再加上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科室都会使用的场所,其中的医护人员是流动的,医院有关方面对这里面的情况把握有些困难,所以手术室的潜在危险是极高的。[1]

综上所述,相关医疗单位对手术室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护理风险管理手段,对其中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手术能力,且其对手术室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也要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并既要具备相关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并积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安全的手术室护理,以此来降低手术室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中的300名经历了手术室治疗并接受了护理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这3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有男性74例,女性76例,年龄在22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47.4±7.1)岁;对照组有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在23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49.1±+6.8)岁,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精神状态和病情情况等临床资料并无太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分别护理

对于对照组,我们对其进行较为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并不为其实施运用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并记录该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留作后用。

对于干预组,我们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为其进行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观察运用这个护理方法后所产生的结果,记录该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留作后用。[2]

最后我们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实验所收集的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描述性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果的数据,χ2检验数据中的有效部分,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果。

2.结果

经过一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干预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且干预组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可见下表:

3.讨论

护理标识在医学界的护理方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将手术室中所有关键的患者手术信息,比如说手术中的各种药剂使用剂量和名称、患者的个人和患病疾病的信息以及手术中所要采用的医疗设备都选择一种较为统一的警示语和标志来提醒有关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各种医疗风险事件进行人为的、有意识目的的预防措施。[3]举一个例子,让护理人员将干预组患者的病情或个人资料信息做成一个小卡片,并让他们自己佩戴在胸前,这样就可以十分有效准确的获取患者信息,方便相关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信息获取,快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或改动;又或者医护人员可以将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信息(使用药物的时间、种类、剂量以及对何种药物过敏)做成小纸贴,贴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较为明显的地方,以便医护人员取药时更加精准,以免出现用错药的情况,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效果,平白增加了患者疾病的治疗难度。[4]

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我院声誉,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我院相关管理人员可积极采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淑芳区智凤刘绍辉黄少娟李容冯有丽周建仪.标识护理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7(16):288-293.

[2]谢少华赵力红余儒陈丽芬.风险管理培训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工作综合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6):1024-1034.

[3]朱秀静郭晓丽戴金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04):821-836.

[4]杨维泽.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5):114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