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护理分析

王满珍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100

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的45例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4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下床活动,8-12d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新型微创手术,其治疗后创伤效、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而不论何种手术均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伤害,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本文就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实行相应的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的45例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5±2.5)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5±0.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且均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手术指征,具有严重的外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的患者。分析两组的基础资料显示,资料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护理方法

对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①体位护理: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入病房,采取3人平托的方式将其放在病床上,然后去枕平卧6h,待患者呼吸、血压平稳后可翻身,在翻身过程中以及翻身后要保持脊柱在同一水平上,在脊背处垫较硬的枕头,防止发生旋转扭曲、推拉等。②病情观察:术后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每30min巡视一次,同时告知看护家属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对其双下肢的感觉、肌力、神经根压迫等进行评估,若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其伤口,积极预防伤口感染和出血[1]。③功能锻炼:术后应视患者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在初期,若患者活动受限,则应由护理人员进行被动训练,注意患者的耐受程度,待患者可以自行训练时,应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训练,(1)直腿抬高运动:患者仰卧于床上,左右腿交替抬起,抬至最大限度后放下,再抬另外一只,交替进行,3-5次/d,每次5min,也可以手扶栏杆进行,能够有效防止神经粘连;(2)腰背肌运动:首先指导给患者进行五点支持训练,知指导患者取仰卧姿势,将双膝屈曲,将足跟、头部、双肘作为支撑点,将骨盆缓慢抬起,使得膝关节与腹部保持在同一平面,缓慢放下,1-2次/d,每次30min,在14d后进行飞燕式运动,避免久坐和剧烈运动[2]。④饮食指导: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维生素和纤维丰富的食物,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少吃甜食、面食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应营养搭配,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促进身体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值检验,数据用SPSS19.0版软件进行计算,若P<0.05,则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护理后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

结果45例患者均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在术后3-7d下床活动,8-12d出院,恢复较好。

2.2分析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

对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其VAS评分为(4.68±1.24)分,术后其VAS评分为(2.71±0.32)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10.319,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较多的工作性质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发病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痛、腿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常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传统的手术治疗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且引起较多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则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快、效果好,但是手术均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应在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身体的恢复[3]。

手术往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则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减少伤口的感染等。通过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使其处于舒适的体位下,然后继续接受治疗,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然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对其饮食的指导,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积极预防便秘,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促进身体的康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以正确的方式按时训练,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腰椎功能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预防畸形愈合。经文本研究显示,实施手术护理后患者均较好的康复,无并发症的发生,且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减轻,表明实施相应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给予术后护理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蔡文君,李梁玉,沈敏慧.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1):66-67.

[2]臧宇家,申维洪,王艳华.浅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225.

[3]杨小琴,洪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9):91-93.

作者简介:王满珍(1978—)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本科学历,现今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主管护师,任疼痛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