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研究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

马武剑1王海滨2李治红3马武剑(通讯作者)

1,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中心272300;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723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相应抢救模式后获得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共收集急诊严重创伤患者58例,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9例及观察组29例。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措施,观察组实施严重创伤急救措施,对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确诊用时、救治用时、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用时、救治用时、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规避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救;救治效果;并发症

严重创伤发生后一般伴有多脏器损伤,病情凶险复杂,易发生变化,严重并发症风险高,是造成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严重创伤患者需要不同科室共同协作完成治疗,但是急诊救治是该类患者入院进行治疗的第一个场所,而传统的急救模式局限性较强,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以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为此我院择取58例严重创伤患者开展不同急救模式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共收集急诊严重创伤患者58例,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9例及观察组29例。对照组男21例,女8例,年龄介于18~63岁,平均年龄(37.5±3.6)岁,包括交通意外致伤14例,高空坠落致伤9例,打架斗殴致伤6例;观察组男20例,女9例,年龄介于19~65岁,平均年龄(38.2±3.7)岁,包括交通意外致伤12例,高空坠落致伤10例,打架斗殴致伤7例,两组一般资料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措施,即事发后由患者家属、路人等在无预警和院前急救情况下送至医院,开展常规检查进行急诊抢救,后送入专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观察组实施严重创伤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部分,具体操作如下:①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尽快了解患者的状况,并备齐急救用品前往事发地,途中可与呼救人在电话中进行沟通,指导其正确急救方式。抵达后先评估患者情况再实施抢救,注意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给予其吸氧和脱出脏器固定,针对伤口、出血、骨折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及时告知院内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送往医院途中保证患者体位正确,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院内同时做好急救准备。②院内救治,送入医院后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常规心电监测,保证呼吸道功能正常,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心跳暂停者需实施心肺复苏、休克者行复苏治疗,头、颈、胸伤者清除呼吸道内异物,行气管插管治疗。完成急诊抢救后,将患者转入专科病房实施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确诊用时、救治用时、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之间的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严重创伤病情凶险且变化速度快,可对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运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创伤患者受伤后60min是其抢救的最佳时机,而以往的急救流程[2](检查-诊断-抢救-专科治疗)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造成患者死亡率不断提升。因此针对传统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和改善,由以往的先诊断后治疗转变为先抢救、再诊断、最后实施专科治疗,有效的保证了患者在最佳时机接受对症救治,进而使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种急救模式的应用还体现出了真正的人性化医疗理念,也体现了尊重患者生命的医疗价值[3]。严重创伤急救模式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内容,对急诊流程进行了规范,缩短了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时间,使得患者得以生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住院时间、诊断和救治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严重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患者良好的预后。

综上,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该种急救模式可在临床中进行普及。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吴一晨,谷慧平.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96-99.

[2]赵新昂.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救疗效的临床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83-84.

[3]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等.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3):3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