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价值

马松涛1陈绍君2陈兴菊3(通讯作者)

马松涛1陈绍君2陈兴菊3(通讯作者)

1.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石柱409100;2.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庆长寿区401220

摘要:目的:对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降低血液病误诊和漏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8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复查。结果:大细胞贫血患者14例,小细胞贫血患者84例,异常细胞患者25例,异常淋巴细胞患者158例,提示感染患者有134例,分别占2.5%、14.2%、4.4%、27.2%、23%;红细胞大小异常患者98例,其中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84例,这些患者都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贫血患者有14例,经相应验证,溶血性贫血患者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11例,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1例。结论:通过采用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血液病的误诊和漏诊概率,同时为临床中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而采用该检验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血液病;误诊;漏诊;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discusstheapplicationvalueofmorphologicalexaminationofabnormalperipheralblooderythrocytesinreducingmisdiagnosisandmisseddiagnosisofhematopathy.Methods:580outpatientsandinpatientsreceiv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5toJune2017wereselectedasthestudysubjectsforanalysis,andallpatientsweresubjectedtoperipheralbloodcellmorphologyreview.Results:14casesoflargecellanemiapatients,84patientswithsmallcellanemia,25patientswithabnormalcells,158patientswithabnormallymphocytes,promptinfectionpatientswith134cases,respectively,2.5%,14.2%,4.4%,27.2%,4.4%;Ninety-eightpatientswithabnormalredbloodcellsize,including84patientswithsmallcellanemia,allofwhomwereirondeficiencyanemia.Therewere14casesofmacrocyticanemia,2casesofhemolyticanemia,11casesofmacrocyticanemiaand1caseofacutehemorrhagicanemia.Conclusion:throughtheadoptionoftheredcellmorphologytest,toacertainextent,reducetheprobabilityofmisdiagnosisandmisseddiagnosisofbloodforclinicaldiagnosisofdiseasesofthebloodatthesametimeprovidesanimportantbasis,sousingthistestingmethod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levelofclinicaldiagnosisofblooddisease,hastheveryhigh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abnormalperipheralblooderythrocytemorphology;Blooddisease;Themisdiagnosis.Indiagnosis.Clinicalvalue

前言:

细胞形态学检验通常以外周血涂片为主,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诊断方法,而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是细胞学形态检验的一类,主要是对贫血性疾病进行确诊,同时还能够帮助辅助诊断其他类型的血液疾病。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在临床中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作为仪器的一种质控方式,通过外周血涂片对血细胞数量进行估计,同时还能够进行相应的形态学识别,能够初步判断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对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液病误诊和漏诊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其发生概率,选择了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具体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选择对象

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8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所有患者中,女性患者有277例,男性患者有304例,患者年龄在3天-88岁之间,各年龄段人数不等。对经相应仪器检验出现警告信号以及临床要求其进行复检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这些患者多表现为发热、贫血以及黄疸等临床症状。

2.采用方法

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XN1000)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Olympus)对患者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验,采用抗凝管(EDTA-K2)进行标本采集[1]。在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样本采集时,先将第一滴血液擦去,然后在迅速采集绿豆庄大小的血滴,将血滴推成长度为25-35毫米、宽度为18-20毫米的血片,然后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SOP操作程序对涂片进行染色。检查的报告内容主要有寄生虫、红细胞的形态、淋巴细胞形态、粒细胞形态以及异常细胞等(包括浆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

3.统计学方法

通过采用SPSS20.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同时进行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通过对580例患者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学形态检验,其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形态正常的有165例,占28.6%;小细胞贫血患者有84例,占14.4%,对该类患者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均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贫血患者14例,占2.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11例;异常细胞患者25例,占4.4%;异常淋巴细胞患者158例,占27.2%。提示感染细胞患者134例,占23%。

(2)红细胞形态异常。在异常红细胞形态中,有1例患者出现口形红细胞,经过验证为其患有溶血性贫血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有2例患者出现球形红细胞增多,经过检查为其患有遗传性的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

(3)红细胞大小异常。经检验,红细胞大小异常患者有98例,其中84例患者为小细胞性贫血,对该类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验,判断为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直径在6um以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有14例,经过检验其中溶血性贫血患者2例,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11例,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1例。

(4)在所有的检验结果中,出现红细胞形态学漏诊、误诊患者有1例,女性,22岁,对其进行仪器检验没有显示异常结果,将抗肝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体检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对其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点彩红细胞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对其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检验,结合对家庭成员的检查,最终判断其为遗传性的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该患者白细胞形态检验未出现异常。

三、讨论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在临床检验中使用自动化细胞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普遍,通过使用分析仪器能够增加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精确性,提高了诊断效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如果仅仅采用分析仪器进行临床诊断有一定的缺陷,其不能对核红细胞以及幼稚细胞等进行准确的分类,且不能进行计数统计,因而在临床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诊以及漏诊等问题,对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仅仅采用仪器分析是不够的,需要依靠涂片来进行异常细胞形态学诊断,从而提高诊断效率[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效果,能够将漏诊的患者及时检测出来,在检验结果中,出现红细胞大小异常的患者共有98例,其中84例患者有小细胞性贫血,对其进行微量元素检验判断为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um;14例患者为大细胞性贫血,其中,溶血性贫血患者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11例,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1例。在临床中,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常见,在血涂片中,其红细胞大大小不同,小细胞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产生的,这些小细胞中间的染色区域颜色较浅,严重的患者可能有环形的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大细胞贫血患者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是患者摄入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幼红细胞DNA合成不充分,不能及时进行细胞分裂,从而导致巨红细胞的出现。此外,在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中也可能出现大细胞性贫血。在异常红细胞性形态中,有1例患者出现口形红细胞,经过检验判断其患有溶血性贫血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有2例患者出现球形红细胞增多,其被检测出患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其大小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适应微细血管孔径作用以及血液切变力,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够出现盘形、口形或棘形等不同形态,且能够进行不同形态的转换,这样能够防止细胞在酸碱度或渗透压等环境中出现溶液现象,对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4]。通常球形细胞的直径要低于6um,厚度在2.9um以上,该类红细胞在形态学检验中呈现小球状、体积小等特征,且细胞中央淡染色区域消失,这主要是由于ABO血型不合而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造成的,或者在一床性红细胞增多症中比较常见。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血细胞仪器分析,出现一位漏诊患者,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较低,且对涂片复检不够重视,加上医务人员没有对该病症的临床症状进行充分了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漏诊情况的发生。此外,本次研究中出现1例患者,其口形红细胞>4%,该患者同时患有溶血性贫血,依据其临床表现,最终判定为溶血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结合以上实验结果,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降低血液病的误诊和漏诊概率,诊断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邢立娟.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的价值探讨[J].临床研究,2017,04:119-120.

[2]安娜.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6,02:54-56.

[3]叶巧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433-434.

[4]郑凤娇,傅泳航.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3,19: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