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微创手术中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胸部微创手术中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应用

蔡迎玖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摘要:目的:评价胸部微创手术中应用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80例在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完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评价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138.0±1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10.5)mL,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时间(2.5±0.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0±2.0)d,术后回访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的复发、转移。结论:将3D胸腔镜系统应用在胸部微创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3D胸腔镜系统;胸部微创手术;并发症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3D胸腔镜系统逐渐逐渐在临床普及,与以往的2D胸腔镜相比,3D胸腔镜系统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和显像功能,在术中可营造3D的手术视觉,使显示屏幕有了更深的解剖层次,施术者可完成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1]。本研究对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统完成胸部微创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3D胸腔镜系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统的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60.2±5.0)岁,包括肺部肿瘤38例(单发36例,多发2例;18例术前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肺部肿瘤,剩余20例为术前未明确诊断的肺部小结节),胸部纵膈肿瘤30例(前纵膈胸腺瘤26例,中纵膈支气管囊肿1例,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3例),食管肿瘤12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食管癌11例)。所纳入患者术前均经胃镜、上消化道X钡餐造影、胸部CT等检查确诊,并具有手术指征;排除伴有结核疾病且处于活动期患者,排除伴有广泛的肺胸膜黏连及胸膜腔闭锁者,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及全身严重感染者。

1.2方法

患者均在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予以全身麻醉,使用德国史托斯3D胸腔镜系统(德国KarlStorzGmbH&Co.KG公司),连接3D设备后,将手术室内灯光调暗,参与手术人员均佩戴3D偏振眼镜。单发性转移肿瘤者采用楔形切除活检术,病灶直径≤14mm者术前在CT引导下行Hook-wire穿刺,位置较深的小结节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其余以楔形切除术,并送去病检,术前诊断为恶性及病检结果为恶性者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淋清扫术。纵膈肿瘤者根据病灶部位在胸部做2-3个小切口,制造人工气腹,使胸腔压力保持在5.2-6.8mmHg之间,尽量切除整块的胸腺和胸腺瘤,中纵膈支气管囊肿与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分别采用简单的囊肿剥离切除术和神经鞘内钝性结合锐性剥离肿瘤术。食管平滑肌瘤者采用平滑肌粘膜外摘除术。食管癌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食管次全切、食管大部全切、胃代食管、胃食管颈部或右胸顶吻合术,并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

2结果

患者均手术成功,未有中转开腹或更换普通胸腔镜操作者。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最短20min,最长237min,平均(138.0±15.2)min;术中出血量最少2mL,最多180mL,平均(50.3±10.5)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最短1d,最长6d,平均(2.5±0.5)d;术后住院时间最短2d,最长16d,平均(6.0±2.0)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食管吻合瘘、乳糜胸等并发症。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复查,均未发生复发或转移。

3讨论

胸腹腔三维成像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首先开始在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的手术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在2011年,德国KarlStorzGmbH&Co.KG公司研发出3D高清胸腔镜设备,并逐渐开始应用在临床[2]。3D胸腔镜系统包括手术器械和成像系统两部分,利用监视器背后的VESA200接口与主机的3D信号连接,3D电子镜的双镜头可同时捕获2副画面,经3D偏振眼镜传入操作者大脑后可合成立体的影像[3]。

与以往的二维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比较,3D胸腔镜系统保留了微创的特点,可时术中获得类似与开放手术相同的3D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细,术中的缝合、解剖及游离等操作技术更加精准与完全,从而有效降低手术损伤。在本次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8.0±1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3±10.5)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0.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平均(6.0±2.0)d,且回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均未复发或转移,说明3D胸腔镜系技术的应用可有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3D胸腔镜系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其具体的应用价值仍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在胸部微创手术中应用3D胸腔镜系统,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耿国军,于修义,田津泽,等.电视胸腔镜3D与2D模式下食管癌胸部手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08-110.

[2]洪希周,马君俊,臧潞,等.3D腹腔镜手术系统在胃肠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7):445-449.

[3]乔文亮,周建华,刘法兵,等.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4):30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