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探讨代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探讨代娇

代娇1代雨1邓侃2

1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2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6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

实验室意外事件是检验科中最常见的一类不良事件,特别是对于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并且与体液、血液等标本接触频率较高的实验室工作者而言,发生微生物感染的概率比较高[1]。本文对目前实验室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深入探讨了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希望能够为检验科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之前向检验人员说明调查的要求与目的,共发放问卷8份,回收率100%。

1.2方法

1.2.1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强化无菌观念

由于大部分检验科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将日常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检验技能学习上,对生物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今后的安全防护工作中,应该着力组织检验科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研读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安全通用要求以及医疗废物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使实验室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到实验室最为常见的一些危险感染因素,如气溶胶吸入、污染针头刺伤、感染动物咬伤以及外伤等,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实验室相关操作、使用标准开展基本工作,将安全防护当作一种潜在的行为习惯[2]。

1.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生物安全的操作规范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生物安全的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避免检验人员受到一些危险生物的危害,使得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实验和生产,而且对于检验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样一来,在规范了实验以及生产制度的同时,也保护了检验人员的人生安全,使工作人员都能够将所有的心思投入到生产工作当中,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做贡献。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为检验人员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安全制度保障,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减少各项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1.2.3开展全方位的清洁和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日常实验室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创造干净、安全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坚持定期清理相关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对实验室所有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包括相关试验器材、检验设备、办公用品、离心机、加样器和显微镜等,可选择使用浓度2%的中性或碱性戊二醛溶液做消毒处理。

1.2.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落实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对于生物安全的防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措施监督工作人员做好废弃物地有效处理工作,谨防废弃物流失、扩散、泄露等状况的发生。一方面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从事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工作的各个人员进行安全防护与各种紧急处理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应当做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的工作[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因素。因为检验科的工作量比较大,同时时间比较紧,导致部分检验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无菌观念不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往往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戴手套、工作帽以及口罩,不及时洗手消毒,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吸烟等。第二,生物因素。部分疾控中心检验科存在用房分配不足的问题,室内设计不够合理,空气流通性较差,标本离心操作生成的标本以及气溶胶外溢污染地面、空气以及台面。检验人员经常接触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炎等传染患者者的标本,气溶胶会影响空气质量,从而诱发实验室感染。工作过程中频繁接触传染性体液以及血液标本,尤其是在静脉以及末梢采血等操作时,检验人员存在被锐器刺伤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第三,物理因素。检验科的设备比较多,辐射会对检验人员身体带来危害。例如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如果不注意,对检验人员的长期危害不应低估。第四,化学因素。微生物检验人员要频繁接触不同的化学试剂,同时为满足消毒灭菌要求,需要使用消毒灭菌剂,例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以及甲醛等。试剂以及消毒剂当中含有有害成分,对检验人员的皮肤、呼吸道、黏膜、视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带来损害[4]。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人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10):102-104.

[2]李秀珍,王树增.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6,17(08):222-223.

[3]刘爱芬,李丽霞.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13(04):149-150.

[4]毕春霞,闰志勇,王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技术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41(4):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