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董玉婷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人民医院156300

摘要: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中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增高,一般认为血催乳素浓度高于30μg/L(30ng/ml)或880~1000mU/L时应视为高催乳素血症。本文旨在探讨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高催乳素血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中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增高,一般认为血催乳素浓度高于30μg/L(30ng/ml)或880~1000mU/L时应视为高催乳素血症。过高的催乳素,直接作用于乳腺细胞催乳素受体,可刺激乳汁生成及分泌[1]。同时,过多的催乳素经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相应受体,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引起不排卵及闭经。

1病因

1.1下丘脑疾病

1.1.1下丘脑或邻近部位的肿瘤,如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等。

1.1.2下丘脑炎症如脑膜炎、结核、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1.1.3下丘脑破坏性病变,如头部外伤、手术、放疗。

1.1.4下丘脑功能失调,如假孕、精神创伤和应激。

1.2垂体疾病

1.2.1垂体肿瘤:分为有内分泌功能细胞瘤及无内分泌功能细胞瘤,有内分泌功能细胞瘤又分为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ACTH瘤、TSH瘤等[2]。

1.2.2空泡蝶鞍症。

1.3其他较罕见原因

1.3.1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1.3.2肾上腺及肾病:艾迪森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1.3.3异位PRL分泌:见于支气管癌及肾癌。

1.3.4肝硬化。

1.3.5妇产科手术后:人流,引产,死胎,子宫、卵巢切除。

1.3.6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

1.3.7胸壁疾病如胸壁创伤、带状疱疹、神经炎、结核、乳腺手术;不合理的哺乳和长期吸吮乳头的刺激等[3]。

1.3.8药物性原因。

1.3.9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1.3.10未发现确定的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无任何增加血催乳素水平的其他原因。

2临床表现

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因其病因而不同,其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即激素分泌过度症状及肿瘤压迫破坏垂体组织引起的症状。

2.1催乳素分泌过度

2.1.1月经紊乱及不育:85%以上的病人有月经紊乱,其类型因高催乳素血症发生的时问而不同,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早期的妇女可出现原发性闭经。生育期后以继发性闭经最多见,也可表现为月经量少、稀发或无排卵性月经,从而导致不育及不孕。

2.1.2低雌激素状态:由于卵巢功能受抑制而出现生殖器萎缩、性欲减低、性生活困难。

2.1.3异常泌乳:发生率为70%~98%,是本病的特征之一[4]。通常是浓的乳汁或稀乳水,泌乳量多少不等,很多仅在就诊时挤压乳房后才发现。

2.1.4多毛:约40%病人可有多毛。有研究认为由于PRL刺激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增多所致。

2.2其他激素分泌过度

2.2.1生长激素分泌过度,可同时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2.2.2ACTH分泌过度可引起皮质醇增多症。

2.2.3TSH分泌过度可引起甲亢。

2.3肿瘤压迫症状

2.3.1激素分泌减低:压迫神经垂体引起抗利尿素分泌减低,可引起尿崩症。

2.3.2神经症状:肿瘤扩展压迫周围脑组织,可引起头痛;压迫视交叉引起双颞侧视野

缺损或视力障碍;压迫颅神经引起复视或斜视;压迫下丘脑引起肥胖、嗜睡、食欲异常;肿瘤急性出血坏死,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

3辅助检查

3.1血PRL水平增高血LH、FSH水平可正常或偏低;LH脉冲频率及振幅降低;GnRH兴奋试验反应正常或低减。血E2、P、T浓度降低。

3.2内分泌腺功能检查测定甲状腺功能以了解有无功能减低;肾上腺功能检查以了解有无皮质醇增多症,可疑时也应查血GH水平。

3.3影像学检查蝶鞍断层摄片、CT及MRI扫描以诊断垂体、下丘脑病变。

4诊断

4.1病史

应认真询问月经紊乱、泌乳发生的时间,婚育史、手术史、全身疾病(如慢性肝、肾疾病,甲状腺、胸壁、乳房等疾病,脑炎、脑外伤史等)及相关药物治疗史。有无肥胖、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

4.2查体

视野检查及检查生殖器萎缩程度,泌乳量,有无面貌异常、肥胖、高血压、多毛等。

4.3辅助检查结果。

5治疗

5.1药物治疗

5.1.1新型溴隐亭长效注射剂:克服了因口服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因其载体降解较快(<3个月),所以可以重复注射。这种制剂注射第l天即可使血PRL迅速下降,并可使PRL的水平维持在低水平达28d,作用迅速及持久,适用于有明显胃肠道反应及较大腺瘤的病人。用法:50~100mg,28d注射1次,起始剂量为50mg。治疗4个月后PRL水平降至或接近正常范围。大多数病人脉瘤体积缩小,并有月经和性功能恢复。不良反应相同于口服溴隐亭,但程度较轻。

5.1.2诺果宁:又称CV205-502,是一种消旋非麦角类长效多巴胺激动药,化学名称为8-氢苄喹啉,与溴隐亭相比,作用较强,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每日只需给药1次,不良反应较小。治疗最初3d剂量为25mg/d,第2个3d为50mg/d,从第7天起为75mg/d。维持量一般为75~150mg/d,睡前顿服。开始治疗时较高的血清PRL水平,需要较高的剂量使PRL水平正常,疗程视PRL水平而定,一般为3~24个月[5]。大多数高催乳素血症的病人血中催乳素的水平可下降。因此适用于PRL大腺瘤及对溴隐亭耐药或不能耐受的高催乳素血症病人。

5.2手术治疗

垂体大腺瘤生长迅速、药物控制不理想、出现明显压迫症状者,考虑立即手术。手术方式多采用经额路及经蝶窦方法。手术治疗可有诸多并发症,如视力障碍、下丘脑损伤,脑脊液溢漏,半数病人术后再次出现高催乳素血症,且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也很高,月经或生育障碍得不到纠正。目前对大催乳素腺瘤一般不主张单纯手术治疗,而主张采用药物或药物手术联合治疗。

5.3促排卵治疗

经以上治疗血PRL水平正常后,卵巢功能仍未见恢复,则应积极选用促排卵治疗。

5.3.1常规促排卵治疗:用氯米芬(CC)50~150mg/d,从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持续5~7d诱发排卵,使下丘脑及垂体卵巢功能恢复[6]。也可使用他莫昔芬20~40mg/d,用法同氯米芬。

5.3.2促性腺激素治疗:CC无效时,可用外源FSH及LH替代治疗,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用hCG诱发排卵。

5.3.3GnRH脉冲疗法:促使FSH及LH释放,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再应用hCG诱发排卵。

6小结

除生理性和药理性高泌乳素血症的因素外,还要根据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血清泌乳素水平、临床症状以及有无生育要求等选择治疗方法。对异位妊娠、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异位泌乳素分泌要针对原发病治疗;若泌乳素轻度升高,月经规律又不欲生育者可暂行观察;凡有闭经、不育及垂体微腺瘤、低雌激素状态,或伴有头痛等,则应首选择药物治疗[7]。对垂体大腺瘤引起压迫症状出现视野缺损、头痛呕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不适于手术者则采用放疗。

参考文献:

[1]吴伟林,王超英,刘学军.齐拉西酮替换利培酮治疗缓解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源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2,(4):718-720.

[2]徐彩霞,黄炜,赵惜辉,等.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5):297-302.

[3]牟艳卉.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283-283.

[4]郭金宏,曹长安,廖春平,许玉梅,刘彦颖.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487-489.

[5]刘彩兴,段妮.抗精神病药物与高催乳素血症[J].齐鲁医学杂志,2012,(2):187-188.

[6]林巧燕,王俐萍,林元.伴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2):88-90.

[7]王慧玉,陈丽红.溴隐亭不同给药时机对高泌乳素血症妇女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