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arthel量表确定的分级护理措施在患者及家属中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3

基于Barthel量表确定的分级护理措施在患者及家属中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成放群周娜

1.湘潭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调查患者及家属对基于Barthel量表的分级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从而为医院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果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入住的120名重症住院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通过标准Barthel量表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动能力进行评估(ADI),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将其分成I、II、III三个不同的护理级别,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服务。医生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级别进行分类,并开具医嘱。在各个患者护理结束时,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分,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分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总体低于对照组,其中跌倒、压疮和管路滑脱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部分安全问题如烫伤、坠床、压疮和管路滑脱等发生率仅为0。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得分和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院的重症住院患者中,由护士采用Barthel量表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患者护理级别划分,将有利于提高护士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Barthel量表;分级护理;服务满意度

重症住院患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重了患者与社会的负担。这部分患者需要得到正确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康复,否则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我国分级护理的分级标准通常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疾病的轻重程度来划分的,而与患者的实际生活护理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1,2]。目前,各医院对重症住院患者仍缺少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健康、康复护理仍然有待于完善和提高[3];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医院的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4],不仅有碍于保障住院患者的身心安全,而且还阻碍了我国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Barthel量表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用于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的分级量表,是由Mshoney和Barthel在1965年发表的[5]。Barthel量表的评估内容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总共10项具体内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I)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他们对护士护理工作的需求量。当ADL级别越高时,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量需求量越大[6,7]。我院重症住院房采用ADL量表(BarthelIndex)由医生对患者的护理级别划分为I,II,III级,再由护士对分级后的患者的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做法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120例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入院的重症住院患者。所选择的患者生命体征需倾向于平稳,并且不能有严重并发症。其中62例为男性,58例为女性。年龄59±12.3岁。住院第一诊断分别为:脑梗死32例,脑出血35例,脑偏瘫8例,冠心病10例,心力衰竭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肺部感染3例,肝硬化9例,肾病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4例,骨折4例。病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诊断、并存疾病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定内容

实验组根据Barthel量表,由护士小组根据患者的得分来确定护理的级别,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级别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同时将相应护理服务内容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本研究结束前或患者提前出院前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分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2.2Barthel量表评分方法

Barthel量表所含的10项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包括洗脸、刷牙、刮脸、梳头)、进食、穿衣(系鞋带等)、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床椅转移、用厕(便后清洁等)、大便控制、小便控制。10个评分项目细分为3级,即完全独立、需要部分帮助和需要完全帮助,分别赋予10分、5分和0分。患者的总分为100分,根据得分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为:不能自理(0~40)、部分自理(41~60)和基本自理(61~100)三个级别。

1.2.3分级护理措施

护理服务内容根据患者在Barthel量表中的得分分为I、II、III三个级别,分别对患者进行每1小时、2小时、3小时的病房巡视和观察,并根据医嘱督促患者完成住院期间各项用药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即使预防并发症等。

不能自理的患者基本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达到重度障碍,给予I级护理,大多数日常生活需要护士帮助完成,依赖性高,禁止患者独自活动。护士需要给予这些患者良肢体位摆放、排痰护理、褥疮护理、被动的肌力训练、二便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营养指导、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心理疏导和抑郁状态的发生。同时,为患者穿脱衣服、进食、洗澡、清洁、刷牙,使患者拥有舒适的体验。部分自理患者(41~60)具有中度障碍,给予II级护理,其生活需要一定的帮助,对其基本生活行动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护士需要给予这些患者护理,做好康复延伸,预防肩关节脱位、痉挛、泌尿系感染、肺内感染、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摔倒等发生。基本自理患者(61~100)仅有轻度障碍,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给予III级护理,允许患者在室内和室外进行有监护的活动。护士邀请患者参加康复活动,为患者回归社会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训练患者进行平地行走动、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如厕。

1.2.4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设计,共15项检查内容,其中包括患者的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床单元管理、导管护理、口腔护理、皮肤及会阴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护士对病情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护理等内容。护理质量评价的满分为100分,未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事项由护士长按标准进行扣分,由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核查和最终评分。

1.2.5分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分级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本研究组制定,包括护理服务完成度、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知晓度、康复锻炼及总体评价5个方面共30个项目。各条目按照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进行评分,总分100分。由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填写。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得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安全事件记录情况发生情况中,实验组在跌倒、压疮和管路滑脱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现行分级护理制度的局限性

不少护理专家在建国初期便开始提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护士的护理活动更加有据可依,而且还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对医院的护理秩序起到了保障的作用[8]。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改变,现代护理理论的逐渐完善与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总量的逐渐增加,分级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慢慢显露出来[9],不少医护人员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对现有分级护理制度的不满,期待我国在分级护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10,11]。

一方面很多医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分级护理相关知识,下达的护理医嘱并不准确。觉得现行的护理体系缺乏一个可以准确量化的标准。另一方面,在临床上,部分护士也忽视了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仅仅机械地执行医生的嘱咐。由于在病情评估上缺乏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和指南,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1,2]。

3.2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重症住院患者分级护理等级划分中的应用效果

由表2可看出由医生确定的医嘱护理等级,与护士通过Barthel量表确定的护理等级,在采用相同的检验标准下,实验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跌倒、压疮和管路滑脱发生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实验组部分安全问题如坠床、压疮、烫伤和管路滑脱等发生率为0。由表1可得知实验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由护士应用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分级,并实施分级护理,一方面有助于护士对患者的情况和病情进行掌握,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与自我照顾中,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这有利于实现优质护理。

3.3分级护理的不足与今后的改进建议

护士不能仅仅简单的执行医嘱,而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且参与到分级护理制度的制定中。护士角色的转变将更有利于护士对患者护理需求的理解,有利于提供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深医护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部分医生和护士缺乏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全面了解,因此把分级护理制度纳入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准医生和护士的分级护理意识。制定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对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落实分级护理意义远大。采用可量化的标准作为分级护理制度的指南,对患者将更加具有说服力,有利于患者理解分级护理制度,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张译文,陈湘玉.不同护理分级标准的临床应用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1B):4028–4030.

[2]章舒琦,樊帆,叶文琴等.综合性医院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分析与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2A):4341–4344.

[3]熊杰,黄素芳,刘伟权,房明浩.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21–23.

[4]顾则娟,郑建萍,周玉峰,解晨,应燕萍.住院患者护理标准制定原则的调查与分析[J].2014,3(24):429–430.

[5]张继红,田开语,李雪松等.MMSE量表联合Barthel指数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30–32.

[6]白海燕.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2,18(28):119–120.

[7]管健,介小霞.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临床观察[J].护理论著.2011,32(13):282–283.

[8]翁霞,马丽.我国现行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医学管理.2013,11(6):126–127.

[9]金香玉,安凤英.医护对分级护理规范执行影响因素的认知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60–61.

[10]罗军飞,廖小利,汪迪.我国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J].解放军护理学杂志.2015,32(21):51–53.

[11]潘建平.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

[12]吴迎华,郑岩,王梅新.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护理有效护理工时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12,27(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