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地区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急性期的检出率及其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牡丹江地区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急性期的检出率及其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范小荷杨卫边宋新然张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急性期的检出率,分析PSD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共579例,按照患者的PHQ-9量表评分和诊疗指南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入院第1周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Index,B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分析在该地区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卒中后抑郁检出率和影响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急性期(4周)的检出率为38.17%,其中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组BI评分均较同期非PSD组低;PSD组患者较非PSD组更倾向于消极应对问题;经多因素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独居、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性格(内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BI属于P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牡丹江地区PSD在卒中急性期(4周)的检出率偏高,对于BI评分较低、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较差的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应给予重点关注。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社会心理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etectionrateofpost-strokedepressioninacutephaseofstrokeinMudanjiangHeilongjiangProvince,andtoanalyzePSDpsychosocialfactors,andsoas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post-strokedepression.Methods:579caseswithstrokewererandomlyselectedfromJanuary2017toDecember2017attheDepartmentofinternalNeurologyinHongqiHospitalAffiliatedtoMudanjiangMedicalUniversity,andthepatientswerepidedintoPSDgroupandnon-PSDgroupbythePHQ-9scalescoreandtheguidelinesofdiagnosisandtreatment.ThegeneralinformationofpatientswerecollectedandindexeswereevaluatedwithPHQ-9,HAMD,BI,simplecopingstylequestionnaireandsocialsupportratingscaleinthefirstweekafteradmission.Therateofpost-strokedepressioninacutephaseofstrokeintheareawasanalyzedandtheriskfactorsofpost-strokedepression.Results:Theincidenceofpost-strokedepressioninacutestroke(4weeks)was38.17%,andmostofpatientsweremildandmoderatedepression.BIscoresinPSDgroupwaslowersignificantlythanthatinnon-PSDgroup,andpatientsinPSDgroupweremoreinclinedtonegativecopingproblemsthaninPSDgroup.Themultivariateanalysisshowedthatthelivingalone,thelevelofeducation,familyeconomicstatus,character(introversion),copingstyle,socialsupportandBIofpatientsbelongedtothehigh-factorsofPSD(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rateofPSDishighintheacutephaseofstroke(4weeks)inMudanjiang,andtheemotionalstateofstrokepatientswithlowBIscore,negativecopingandpoorsocialsupportshouldbefocused.

KeyWords:Strock;Post-strokedepression;Moribidity;Psychosocialfactors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发生堵塞和破裂导致脑组织中血流量下降而造成脑组织神经元坏死的疾病。黑龙江省处于中国的卒中带,并且是发病率最高的省份[1]。脑卒中后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减退,易于引发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较高,张维娜等[2]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发作2周时PSD的发生率为27.47%。Cam?es等[3]的研究表明在葡萄牙卒中患者急性期的PSD发生率为45%,PSD能在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出现。卒中后抑郁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不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早期检出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既往文献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和严重程度[4],其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防,但是目前尚无牡丹江地区PSD在卒中急性期检出率和影响因素的报道,无法针对该地区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因此本文随机选取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579例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7年01月-2017年12月牡丹江红旗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共579例,纳入标准为:①经影像学技术确诊属于脑卒中且病情稳定;②脑卒中发作时间<4周;③能理解各量表的内容,可配合调查随访;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卒中发生前处于抑郁发作期;②患有严重认知障碍、智能障碍、失语者;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④近期服用过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符合;

1.2方法

在患者发作后1周、4周分别使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初步评估筛查患者的抑郁状况,再依据《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5]中规定的PSD诊断标准对筛查结果呈阳性患者进行诊断,符合诊断标准可判定为PSD,将其设为PSD组,其他设为非PSD组。

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含年龄、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在患者入院第1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主要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3方面;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特征。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PSD患者的抑郁病情程度,评分不低于7分表示患者属于轻度抑郁,不低于17分表示患者属于中度抑郁,不低于24分表示患者属于重度抑郁。

分析总结卒中后抑郁的高危因素,探寻PSD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观察其发病与社会支持情况、应对方式、卒中对生活影响程度的关系。

1.3观察指标

计算PSD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I和SSRS评分,分析影响患者PSD的高危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SD检出率和严重程度状况

在579例研究对象中在卒中急性期(4周)PSD共221例,检出率为38.17%,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比例分别为43.89%和48.87%,详见表1。

3讨论

在本研究中,579例研究对象中在卒中急性期(4周)PSD共221例,检出率为38.17%,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比例分别为43.89%和48.87%,由此可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在卒中急性期发生PSD的比例偏高,抑郁程度相对偏低。白素民等[6]的文献研究中发现脑卒中急性期PSD发生率为31.31%,比本研究结果降低,分析一方面可能与本地区人口因素有关,一方面可能与卒中后抑郁的判断标准有关,即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初步评估和《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联合筛查的方法可在早期有效地检出PSD。

在本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居住状况是否独居、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性格(内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BI均属于PSD的影响因素(P<0.05);PSD组患者≥60岁、与家人合居的比例、积极应对评分、BI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和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患者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比例、家庭经济状况差者比例、性格内向比例、消极应对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社会支持和生活能力同PSD的发生有关,提示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PSD的发生。在白素民等[6]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卒中后抑郁同BI呈负向相关性,分析可能的机体的生活能力同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关,影响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弓学敏等[7]的研究发现,HAMD-17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同PSD患者的人格特征内外向呈明显的负向相关性,这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应对方式为人们面对应激事件时的行为和活动模式,伴有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后会及时自我调整有效地面对应激状态,而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则会偏向于对疾病屈服,易于增加机体的心理应激态,情绪波动程度较高,易于产生抑郁。既往调查发现,社会支持度同人们的负性心理有关[8],社会支持度较高者可获得并接纳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关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内向性格的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神经敏感度和应激反应,且其不善于将不良情绪向他人倾诉,不良情绪累积容易产生PSD。

在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消极应对、内向、独居、社会支持度较差的脑卒中患者,早期调控其不良情绪,给予关爱,预防PSD的产生。但目前对PSD的预防方式仍有争议,考虑PSD的高发病率,应结合上述影响因素从患者的心理、家属支持等方面给予早期干预,建议采取疾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向患者家属宣教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格林.中国卒中带[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8):785-788.

[2]ZhangWN,PanYH,WangXY,etal.Aprospectivestudyoftheincidenceandcorrelatedfactorsofpost-strokedepressioninchina[J].PLoSOne,2013,8(11):e78981.

[3]Cam?esBarbosaA,SequeiraMedeirosL,DuarteN,etal.Predictorsofpoststrokedepression:aretrospectivestudyinarehabilitationunit[J].ActaMedPort,2011,24(S2):175-180.

[4]D'AnielloG.E.,ScarpinaF.,MauroA.,etal.Characteristicsofanxiety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inchronicpost-strokepatients[J].JournaloftheNeurologicalSciences,2014,338(1/2):191-196.

[5]袁勇贵.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65-67.

[6]白素民,李永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85-86.

[7]弓学敏,孙丽丽,乔宇,等.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病情况及其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222-1225.

[8]刘连龙,田梦瑶,胡明利等.生命意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资本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56-6559.

[9]徐海波,黄水平,刘欣等.独居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1383-1384.

注:基金项目:牡丹江医学院2016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16YSJCX-19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