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探究张光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探究张光进

张光进刘霞

贵州航天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究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术,给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能够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鼓室穿刺;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是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的一种,中耳积液分为两种,分别为浆液性渗出液或者漏出液[1],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听力的下降以及鼓室的积液[2]。本院为探究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5)与治疗组(n=45),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鼓室穿刺术与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10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2.7)岁,患者的患病时程在4个月到2年之间,平均患病时程为(1.1±0.5)年;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9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3.2)岁,患者的患病时程在2个月到2年之间,平均患病时程为(1.1±0.8)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的治疗方法为把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侧耳朵展现给医生,医生对病耳及其外耳道进行全面消毒,局麻的药物选择2%的丁卡因,使用内窥镜在适宜的位置进行穿刺,刺针插入鼓膜的位置选择在穿刺位置的鼓膜下方,用刺针把鼓室里的分泌物抽取出来,把5毫克地塞米松与4000U糜蛋白酶混合到一起加压注射到鼓室里,由医生进行监督,进行多次的吞咽。为了预防患者的耳朵发生感染,在完成治疗之后,患者必须保证自己的耳朵不与水接触,与此同时,连续服用抗生素一个星期,服用抗生素结束之后,去医院进行复查。

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术,给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1.3临床疗效的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效果显著:患者的听力状况完全正常,耳鸣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效果一般:患者的听力状况基本正常,耳鸣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果:患者的听力状况无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也无改变。总有效率=(效果显著例数+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的听力下降,有3例患者出现化脓性中耳炎,有2例患者发生鼓膜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的听力下降,有1例患者发生鼓膜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处在内耳和外耳中间的体积很小的无规则气腔被称为鼓室[3],内耳外壁是鼓室的内侧壁,鼓膜是内耳的外侧壁,鼓室具体位于颞骨的岩部之中[4]。在临床之中,对于成年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分为: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抽液、激光咽鼓管成形术与鼓膜切开术等[5],其中以鼓膜穿刺抽液治疗的效果最为显著,但是仅仅使用鼓膜穿刺抽液并不能将鼓室内的积液抽取干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6],故而本次使用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进行治疗,由于药物的输入方向是由鼓室到咽鼓管口,由此产生的压力能够推进外界的空气进到咽鼓管之中,保障了咽鼓管的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复原[7],而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能够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俊秀.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1):118-119.

[2]倪攀.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4):158-159.

[3]金卫.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3):96-96.

[4]李云飞.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7,7(6):122-123.

[5]周绍俊.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J].今日健康,2016,15(11):157.

[6]杨伟.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饮食保健,2016,3(11):25-25.

[7]陈贤忠.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8):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