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价值

孙影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01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现象,受多种病理生理因素所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人体肠道内有多种细菌,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肠道感染,调节免疫,降低过敏、肿瘤发生,促进吸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本身受到个体差异、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准确判断采用的益生菌种类、剂量、服用长短,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及时的益生菌治疗方案调整。

关键词:益生菌;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粪便的性状、排便的次数均发生改变[1]。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82%~5.67%[2]。肠易激综合征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主要包括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免疫系统激活、精神心理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共同作用下造成[3]。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益生菌、益生菌等微生态调节剂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菌群调节,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4]。

1肠道微生态在IBS发病中的作用

人体肠道内有多种细菌,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一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能将人体食用但不被肠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将蛋白质转化成短链脂肪酸,为宿主提供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对于肠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抵御一般病原体的侵害,加强人体的免疫力;有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在正常状态下可以与宿主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但随着机体的内环境改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是致病菌,但相对数量少,在正常的生态条件不足以引起疾病。

肠道微生态一旦紊乱,就会引起肠道生理功能低下,免疫力下降,肠道感染和炎症在IB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黏膜损伤、炎症反应、微生态环境改变等机制均会导致IBS的发生[5]。肠道感染后,病原体直接损伤肠道黏膜,肠道微生态失调,肠腔pH升高,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减弱,致病菌生长加速,引起腹泻、腹痛、腹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2益生菌及其功能

益生菌(Prebiotics)是一种不被消化的、可发酵的膳食补充剂,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的生长,而有益于宿主的健康。成功的益生菌应是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所发酵的。常见的有菊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菌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2.1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肠道感染

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增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双歧杆菌通过产生乙酸、乳酸等短链脂肪酸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形成,刺激肠蠕动,从而减少水分的过度吸收而缓解便秘症状。双歧杆菌还能通过分泌一种物质,抵抗广谱多种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如霍乱弧菌、沙门菌、李斯特菌等。因此,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降低肠道感染的风险。

2.2调节免疫,降低过敏、肿瘤发生

益生菌可以活化NK细胞、巨噬细胞,增加淋巴B细胞,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部分研究报道益生菌可以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有证据[6]显示肠道菌群的代谢活动参与了肿瘤的发生,给予菊粉和低聚果糖可以降低结肠肿瘤的发生。

2.3促进吸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

益生菌最终会被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和其他有机酸,降低pH,促进钙、镁、铁、锌溶解于肠道并被肠道所吸收,可以减少人体对于食物的摄入需求,减少体重过高、肥胖等风险,进一步降低“三高”现象,减少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生。

3益生菌对IBS的治疗价值

IB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甚至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益生菌的功能正好可以对症治疗IBS患者,增加有益菌的繁殖,增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形成,降低肠道损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腹痛、腹泻、便秘的表现。其次,通过活化免疫细胞,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益生菌可以缓解IBS患者的症状,而作用与益生菌的剂量有相关性,小剂量作用更加明显[7]。但由于IBS患者本身受到个体差异、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应该采用的益生菌种类、剂量、服用长短均需要临床医生准确判断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及时的益生菌治疗方案调整,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增加患者的负担。

4展望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随着为生态学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IBS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益生菌,结合药物治疗,以此替代传统上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快速见效。但是笔者认为益生菌对IBS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益生菌可以减少肠道感染、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患者对食物的吸收消化,另一方面在我国研究中还未有大量数据对于益生菌在IBS临床治疗中使用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长短有系统性的报道,仍需进一步的临床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徐琳,虞文魁,姜军,等.果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3):267-271.

[2]李晓青,常敏,许东,等.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8):734-739.

[3]徐雪梅,王巧民.益生菌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28(5):361-363.

[4]李田,方秀才.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461-463.

[5]SpillerR,GarsedK.Postinfectiousirritablebowel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9,136(6):1979-1988.

[6]JacobsenH,Poulsenm,DragstedLO,eta1.Carbohydratedigestibilitypredictscoloncarcinogenesisinazoxymethane—treatedrats[J].NutrCancer,2006,55(2):163-170.

[7]QuigleyEM.Prebioticsforirritablebowelsyndrome[J].ExpertRevGastroenterolHepatol,2009,3(5):48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