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红外热图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红外热图特征研究

刘伟罗慈华(通讯作者)胡国良李燕平王欢欢

长沙市按摩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成像;图像特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骨伤科常见疾病,但是随着疾病谱增多,临床医师的技能水平和专科业务发展的局限,容易出现误诊[1]。红外成像技术能够结合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热代谢功能变化,综合分析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本文就对此作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第三横突综合征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

(2)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断标准是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2009年出版的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2研究对象

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者。健康志愿者选自长沙市按摩院体检中心同期检查为健康,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8.62±6.7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29~59岁,平均39.35±7.26岁;健康志愿者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36.72±6.27岁,3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采图环境、采图时间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5采集方法

选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美国FLIR公司的非致冷平面探测仪),作为采集器(保障拍摄对象不同条件下的窗温漂移最小),严格按照红外热成像仪器采图要求采集图像。采图体位为标准针灸人图姿势,采集腰部、小腿部红外热像图。红外热像图以不同色阶代表不同温度:白色为高热区,红色或红中有黄为热区,黄色或黄中有红为温区,绿色或绿色中有黄为凉区,蓝色或蓝中有绿为冷区,紫色或紫中有蓝色为超冷区。

1.6检测指标:

参考前期研究,选取腰部、小腿部区域相对温差测定(ΔT是指局部脏腑温度与躯干正面或背面的平均温度的差值)来初步阐明第三腰椎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3组受检者收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满足方差齐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方差齐性,采用非参数法或秩和检验。组内比较,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

2.1三组腰部红外热图比较

健康志愿者组腰红外热图呈浅紫色菱形分布,颜色由中间向外变浅(图a);相对于健康志愿者组,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图b);相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腰部白色高温区较少,热区较a组范围大。(图c)

3.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骨伤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临床多数以体征作为诊断标准,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多以量表为主,且生化指标缺乏特异性。红外热成像用于第三横突综合征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对其早期检测与疗效评估成了当前研究的重点[4]。它通过接收人体红外辐射强弱信号并进行计算机处理后,以不同颜色表示人体不同温度,说明检测部位的能量代谢情况,是继CT、MRI应用的新型医疗设备,医用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已经达到0.05℃,图像清晰度较高,与临床检测结果高度契合,对辅助临床诊疗具有重大意义[5]。

本研究中发现第三腰椎横图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健康志愿者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5),第三腰椎横图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小腿部平均温度,两部位在温度变化趋势呈反向相关(P=0.013),此外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部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说明小腿部表层温度与腰椎症状相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急慢性劳损引起局部组织发炎肿胀、渗出、充血等病理变化,以软组织损伤为主,对小腿表层温度影响更大。红外热成像技术能灵敏的捕捉到温度的改变,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早期诊断提供可视化依据。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研究,探索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不仅可行且意义重大,一方面检测过程方便简单,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它评估的是人体内部整体代谢的功能状态,契合了中医整体观,是建立在整体观之上的解读人体“黑箱”的现代化科学工具,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炜,邓干初,陈文红.红外热像仪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8,6(1):13~15.

[2]徐福.温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6):440-443.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WT".生山版社,2009.1:97-99.

[4]李磐石,康治臣.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86-87.

[5]赵平.腰椎损伤与退变性疾病的热像研究[J].1996,26(2):145-148.

作者简介:刘伟,女,中医内科研究生。

通讯作者简介:罗慈华(1981.11-),男,湖南省浏阳市,本科,医师,中医内科。

基金资助:湖南省科技局科研项目(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