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羊敏

湖南省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18

摘要:目的:探析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再选取31例精神正常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虚寒型、寒热夹杂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以及胃阴不足型等,观察并分析,不同分型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SAS、SDS评分量表)的影响变化。结果:中医证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国内常规病症患者相比较,其SAS、SDS评分较高(P<0.05)。寒热夹杂型以及胃阴不足型患者焦虑患病率远高于抑郁患病率,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患病率远高于焦虑患病率,P<0.05。结论:针对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较多,经中医症候评分后显示,其症状评分越高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中以寒热夹杂型患者焦虑情绪最严重,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不良情绪最严重。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焦虑;抑郁;相关性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胃粘膜被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素分泌所致胃以及十二指肠发生溃疡。该疾病发病后,主要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反复性上腹部疼痛、嗳气以及泛酸为主[1]。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GU)以及胃溃疡(DU),其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高。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在我国进行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有10.3%-32.6%[2]。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渐呈升高趋势,同时发病患者多伴有一定的程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中医“胃痛”范畴,主要与饮食不节以及外邪入侵有关。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女比例=16:14,年龄范围30~69岁,平均年龄(49.5±7.4)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病程(5.3±1.4)年。经胃镜检查分期包括溃疡活动期例、疤痕期例以及愈合期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电子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进食腹部饱胀、呕吐、上腹部疼痛以及泛酸等,且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2)经腹部B超检查显示:胃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4]。3)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均经过我院医学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患有意识障碍、以及除了焦虑、抑郁精神病变的其他障碍;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方法

经中医望、闻、问、切等4方面检查后,主要依据《消化性溃疡的中西结合诊断方案中的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症候进行分析。1)脾胃虚寒型:患者多空腹腹痛,进食后可缓解,且舌质胖、舌苔薄,并伴有呕吐、头晕、腹泻、畏寒等临床症状;2)寒热夹杂型: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口苦、舌苔白黄相间,伴有呕吐酸水、大便干稀以及脉细弱;3)肝胃不和型:由于情志不畅加重腹部疼痛,且伴有泛酸、嗳气、胸闷、口苦等症状;4)瘀血阻络型:严重胃痛拒按,且进食后加重腹痛,舌质存在瘀斑现象,且伴有呕血、黑便,四肢冷汗、脉沉弦;5)胃阴不足型:腹部呈灼烧样疼痛,食欲不振,且伴有干呕、失眠多梦以及口干等临床症状[5]。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SAS、SDS量表评分:1)SAS评分标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2)SDS评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情况。同时统计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腹部疼痛、嗳气、纳差、胸闷、口干、大便干结、乏力、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体征方面进行分级量化评分,分为0分:无任何体征;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症状。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

2结果

2.1SAS、SDS统计评分

中医证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国内常规病症患者相比较,其SAS、SDS评分较高(P<0.05)。详细可见表1。

2.2不同症候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患病率统计

寒热夹杂型以及胃阴不足型患者焦虑患病率远高于抑郁患病率,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患病率远高于焦虑患病率,P<0.05。如图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饮食结构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概率,如消化性溃疡,该疾病的发病诱因,除了与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关,据有关研究报道,心理应激情绪容易兴奋迷走神经,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

早在中医论著《金匮要略》以及《千金要方》等就有记载,曽提高“九种心痛”的说法后世医家阐述,其所谓心痛大部分指胃痛。参照《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对消化性溃疡进行病因描述,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以及忧思恼怒等因素,导致六淫损伤、肝气犯胃、饥饱失常、食滞伤胃等,最终使胃失和降[6]。在中医研究中显示,脾胃互为表里,发生胃部损伤后,可波及肝、脾等脏腑,大部分疾病中,胃、脾以及肝等三脏器病变可同时存在,由于临床病因不同,可将消化性溃疡分为脾胃虚寒型、寒热夹杂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以及胃阴不足型等。由于肝主疏泄,若患者存在情志不畅、多思忧虑等心理变化,可导致肝气郁结,极易出现抑郁情绪,由于脾、胃及肝等脏器相互影响,容易收到饮食、情志以及六淫的影响,再加上外受寒邪,可导致患者气血受阻、经络瘀阻,并可引起腹部疼痛、泛酸、嗳气以及食欲不振等特征。中医症候越严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且患病风险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控制疾病症状,同时还要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特征,稳定情绪,必要时可以予以配合调节情志的中药治疗,对溃疡疾病的治疗即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较多,经中医症候评分后显示,其症状评分越高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中以寒热夹杂型患者焦虑情绪最严重,肝胃不和型患者抑郁不良情绪最严重。

参考文献:

[1]周淑丽.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疗效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83-1884.

[2]张晓军,李玉锋.消化性溃疡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9926.

[3]张林琴.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调查及心理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3):219-220.

[4]尹沛.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2):102-103.

[5]孟淼.消化性溃疡抑郁焦虑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14(7):664-665.

[6]杜玉霞,辛文静,韩梅.消化性溃疡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3(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