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试论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

吕文敬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摘要:目的:阐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97.56%、家属满意度97.56%;对照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82.93%、家属满意度80.49%。结论:将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及脑血管护理等,联合应用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颅脑肿瘤;精神症状;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

前言

颅脑肿瘤患者多发生于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等位置,为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采用手术方法切除,是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烦躁、幻听、幻觉等,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为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以41例为一组,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

护理组患者包括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18--65)岁,平均(44.98±3.17)岁。手术时间(3--8.5)h,平均(5.12±0.47)h。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23--66)岁,平均(45.00±3.24)岁。手术时间(3.5--10)h,平均(5.65±1.00)h。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患者均已确诊。(2)患者均符合手术的适应症。(3)患者术后均已发生了精神症状。(4)家属知情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给药、体征监测、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电解质紊乱护理及脑血管护理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情况,包括显效、有效、无效3项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指标。

1.5疗效判定依据

根据精神病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精神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者,视为显效。精神症状有所缓解者,视为治疗有效。精神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视为治疗无效。

1.6满意度判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问卷共100分。满意:≥8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59分。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情况

护理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以给药、体征监测、环境护理等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促进疾病康复,但对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疗效甚微[1]。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82.93%、家属满意度80.49%。在分析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的特点及护理需求的基础上,从心理护理等角度对患者加以护理,是缓解幻听等各项症状的主要途径[2]。护理方法及优势如下:(1)心理护理:恐惧及焦虑情绪的存在,容易加重精神症状。护理人员应视患者的症状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对之加以护理。针对烦躁者,护理人员应耐心与之沟通,避免激怒患者,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针对幻听者,护理人员应表示对患者的理解,以获取其信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针对抑郁者,护理人员应通过鼓励及安慰的方式,增强其治疗信心,避免患者自杀,避免对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2)保护性约束:针对存在烦躁等精神症状的患者,需给予适当的约束,避免患者坠床或自杀。约束应保证松紧得当,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需适时通过鼓励的方式,告知患者约束的必要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安定或异丙嗪等肌内注射,达到镇静的目的。(3)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电解质紊乱是导致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于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发现早期症状后,需立即补足电解质,消除精神障碍。(4)脑血管护理: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缺氧,容易加重精神症状。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吸氧,同时,给予其尼莫地平10--20g/d静脉泵入,达到缓解脑血管症状的目的,消除精神症状。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护理后,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97.56%、家属满意度97.56%,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及脑血管护理等,联合应用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245-246.

[2]马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