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实验检测方法的进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细菌性阴道病实验检测方法的进展分析

李月琴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检验科300300

摘要: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是厌氧菌引起的,发病机制多是致病性厌氧菌取代了正常过氧化氢乳酸杆菌,致病性杆菌成为致病菌,诱发细菌性阴道疾病的产生。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炎;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厌氧菌;实验检测;进展

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之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过多,合并腥味,性交后症状加重,阴道灼烧或瘙痒感,阴道壁上存在稀薄白带,阴道pH值超过4.5,或者是胺试验结果阳性[1]。在临床工作中,对细菌性阴道疾病展开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降低临床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细菌性阴道病实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上,Amsel为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诊断的金标准,在诊断中,四个临床标准符合3项即可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①阴道pH>4.5;②阴道分泌物增加,性状变稀,均匀,有异味;③胺试验结果呈现为阳性;④线索细胞检测结果阳性。Amsel法为现阶段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常用手段,这一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显著优势,但是针对临床无症状患者,无法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准确诊断[3]。除此外,Amsel法容易受到人为因素与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无关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多采取改进的或者是Amsel标准中的部分标准组合进行诊断[4-5]。

2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诊断

2.1革兰染色

在1991年,Nugent等人首次提出Nugent革兰染色法,为当时实验室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诊断的金标准。以正常人和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优势菌形态采取半定量评估法对分泌物标本为依据进行评分[6-7]。

2002年,Ison等提出微生物菌群分级系统,这一方法能够更好的在革兰染色基础上,对细菌性阴道病微生物菌群展开评估,与Amsel诊断标准和其他评分系统存在良好的关联性,这一发病获得了英国性健康、艾滋病协会的认可。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阴道炎管理指南将这一方法视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之一[8]。

2.2阴道液细菌培养

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能够对大量细菌以及相关细菌予以准确鉴定,包括有普氏菌、加德纳菌、革兰阳性厌氧球菌以及动弯杆菌、人型支原体等。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培养包括加德纳菌培养、阴道菌群综合培养等,阴道加德纳菌在正常健康女性阴道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不是十分理想[9]。尽管培养方法是一种检测微生物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其无法检测出很多与细菌性阴道病有关的苛养菌,并且细菌性阴道病为菌群失调造成的一种疾病,因此细菌分离培养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意义不明显。近几年的研究证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性阴道病的微生物菌普得到拓宽,包括有阿托波菌、加德纳菌、巨型球菌、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动弯杆菌等,并且,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已经研究证实,在阴道上皮上可形成多种微生物相互依存的生物膜。众多学者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的诊断工具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诊断[10]。

2.3分子生物学方法

现阶段,基于16Sr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为现阶段最为常用的对阴道微生物进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手段。PCR产物分离方法包括:①PCR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合技术。以不同的PCR产物位置依据,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电泳迁移率不同,进而将PCR产物在变性凝胶条件下,分离得到不同片段,用于对环境中优势菌群的存在进行检测。曾有学者采取PCR-DGGE技术对绝经前期的女性阴道定居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乳酸杆菌序列分析存在高度同源性[12]。②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设计具有荧光物质的PCR引物,PCR扩增产物酶切后,经末端荧光标记片段检测,对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进行繁育。国外曾有学者经PCR扩增与T-RFLP结合技术,对健康女性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阴道微生物存在乳杆菌优势菌,最为常见的优势菌包括格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等[13]。③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扩增后的细菌16SrDNA,经凝胶电泳分析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子标记技术,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对细菌种类予以确定,并估算出细菌的种群数目。④Roche454焦磷酸测序法。现阶段,有分析PCR产物的高通量测序平台被应用,但是一般情况存在读长较短的情况,对于复杂微生物种系分析并非是最佳手段。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PCR扩增产物测序相对较长,可以更好的开展微生物种系分析、鉴别。除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等,在阴道微生物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经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客观、全面的对阴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对于细菌阴道病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探究,进而为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4-15]。

2.4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法

现阶段,国内、外利用即时细菌性阴道病诊断工具,对阴道分泌物中高浓度加德纳菌、显著胺类实验进行快速检测,包括三甲胺、脯氨酸氨基肽酶、唾液酸酶等。唾液酸酶发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诊断的应用较早,敏感性和特异性也相对较高[16-17]。

3小结

随着人们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逐渐的深入,众多实验检测方法不断涌出,现阶段Amsel法与Nugent革兰染色法尽管其操作比较费时,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依旧为现阶段国内外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个金标准。其他检测手段,随着试剂盒的研制进程,检测操作也逐渐简便快捷,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尽管快速检测的易用性较高,但是临床医生无法依据患者不适症状获得特异性的诊断结果,值得关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是这一检测手段对实验室条件、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检测研究,有待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田泉,薛艳,李娜.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08.

[2]LingZX,LiuX,ChenWG,etal.Therestorationofthevaginalmicrobiotaaftertreatmentforbacterialvaginosiswithmetronidazoleorprobiotics[J].MicrobEcol,2013,65(3):773-780.

[3]刘鹤鸣.886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85-2486.

[4]SandbulteMR,GaoJ,StraightTM,etal.Aminiaturizedassayforinfluenzaneuraminidase-inhibitingantibodiesutilizingreversegenetics-derivedantigens[J].InfluenzaandOtherRespiratoryViruses,2014,3(6):233-240.

[5]杨文捷.甲硝唑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112-114.

[6]周维.复方甲硝唑栓联合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2):218-218.

[7]BeyerWEP,PalacheAM,SprengerMJW,etal.Effectsofrepeatedannualinfluenzavaccinationonvaccinesero-responseinyoungandelderlyadults[J].Vaccine,2015,14(8):1331-1339.

[8]陈轶群,任奇志,刘锦棠.细菌性阴道病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4):470-471.

[9]张明霞.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分析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51-152.

[10]王志刚.4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80-81.

[11]FioreAE,ShayDK,HaberP,etal.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luenza:recommendationsofthe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2007[J].MMWRRecommRep,2014,56(RR-6):1-54.

[12]李宝华.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20-22.

[13]张雯,安红梅.三种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30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119-121.

[14]兰丽坤.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5):136-137.

[15]苏玉梅,徐丽华,潘丽.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1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35-1036.

[16]李金玲.不同方案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72-73.

[17]杨文捷.甲硝唑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