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

王学芹张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前后各计9884例和135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压疮管理小组前后2年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和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显著高于前者,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显著低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高危压疮上报率和压疮量表使用率,降低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压疮管理小组护理应用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压疮发生,不但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压疮的防治工作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难点,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老龄人口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患压疮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现如今国内外均把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临床护理治疗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在一些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如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2]。近年来,有关压疮的相关研究较多,分别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本文将对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模式,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8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82例,女性5002例,年龄3-92岁,平均年龄(51.33±12.07)岁;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后在我院住院的135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12例,女性6955例,年龄2-101岁,平均年龄(54.71±10.2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各专科住院病人构成比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护理治疗持续提高的关键因素,我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院压疮预防管理的实际情况,于2013年1月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从而完善压疮管理监督体系,实施压疮管理小组管理[3]。其中,在压疮管理小组中,组长由专责护士构成,其任务是制定全院压疮管理小组的培训计划;成员则是由各病区的压疮联络员共计22人组成,压疮联络员负责指导课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与确认、院内压疮的申报以及带入压疮的申报管理。此外,组长还要每季度对全院压疮联络员进行压疮管理的培训、考核、指导,联络员再组织本科护士进行相关学习培训,通过以点带片、帮带为主的方式建立以压疮管理组长-病区护士长-压疮联络员三级管理模式。

1.2.2制定压疮管理流程及相关压疮指引压疮管理小组制定本院的压疮管理流程及压疮评估、防治指引手册,其具体内容包括[4]:压疮高危预警申报流程;压疮申报流程;压疮评估方法及内容;压疮预防与治疗指引;胶布粘贴与移除指引;敷料选择及应用护理指引;伤口评估护理指引;伤口清创护理指引;失禁病人皮肤护理指引。压疮管理流程及压疮评估、防治指引手册制定完毕后,向医院所有病区进行发放,每个病区1份,以便护士查阅,帮助护士对压疮的预防处理有据可循。

1.2.3压疮风险评估压疮管理小组将Braden量表[5]作为全院统一使用的压疮评估量表,其内容主要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和剪切力,共计6项,每项评分包括1分-4分,对结果进行累计,分数范围为6分-24分。压疮评估量表的得分越低,说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系数越高。将16分作为压疮评估量表的临界值,那么15分-16分为低危病人,13分-14分为中危病人,12分以下为高危病人。

1.2.4对压疮危险人群进行分级在对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后,根据测试结果为患者制定压疮危险等级卡,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情况以及护理情况,重点是对患者皮肤的护理,并将其挂于患者床头。其中,患者的管床护士需要每周对低危病人复评1次、对中危病人每3天复评1次。对于评分结果属于压疮高危人群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每天对其进行1次复评,并与24h内将结果告知压疮组长并通过医院网络上传压疮高危预警报告表到护理部,由压疮组长进行床边评估、核实,对病人体位、压疮风险分级护理及风险告知、健康宣教等进行床边指导。

1.2.5注重压疮监管过程的管理压疮管理小组组长在接到报告的24h内对患者进行床边评估,参与压疮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压疮会诊,并对当班护士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指导及帮助。

1.2.6及时跟踪随访压疮管理小组的成员需要对每一位压疮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从第一天的资料收集评估,到最终护理方案的确定,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压疮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疗效。

1.2.7评价方法对比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前后2年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高危压疮发生率,分析压疮专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衡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高危压疮上报率的比较

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高危压疮上报率的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经χ2检验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的高危压疮上报率显著高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7.10,P<0.01)。

2.2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压疮量表使用率的比较

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压疮量表使用率的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经χ2检验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的压疮量表使用率显著高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

2.3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的比较

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前后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经χ2检验可知,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

3讨论

由于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和高危人群预报是压疮管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压疮管理小组的成立和运行,使得住院患者的压疮相关因素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临床治疗、药物应用以及换药方式等,有效避免的临床压疮的发生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减轻了医疗负担,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χ2检验的结果显示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说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高危压疮上报率和压疮量表使用率,降低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尽管如此,压疮管理小组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压疮保护用具以及敷料品种的单一,各个科室配置能力的参差不齐,压疮预防和治疗存在难度大、时间长以及严重耗费医疗资源等,都给压疮管理小组的工作带来了障碍。但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提升压疮管理小组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少丽,翟慧,杨庆华等.压疮督查小组在急诊危重留观病人压疮防治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67-1569

[2]姜会芳,徐哲.压疮护理管理小组在临床的实施体会[J].当代护士,2014,01(中旬刊):180-182

[3]刘美君.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2):127-128

[4]丁劲,李向丽.压疮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4,12(下旬刊):119-121

[5]陈少梅,李美萍,唐潘红.压疮专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15):1394-1396

[6]MonaBaumgarten,DavidJ,Margolis,etal.Extrinsicriskfactorsforpressureulcerearlyinthehospitalstay:Anestedcasecontrolstudy[J].TheJournalsofGerontology,2008,63A(4):4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