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4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谷秋云

谷秋云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APACHEII、GC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APACHEII、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重症颅脑损伤躁动临床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6.12.59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简介:谷秋云,女,本科,护理专业,主要研究神经外科护理相关领域。

Analysisoftheclinicalvalueofbundlednursinginterventionappliedindysphoria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

GuQiuyu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bundlednursinginterventionappliedindysphoria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Methods:72casesofdysphoria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werecollectedasthesubjectinvestigated,all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of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care,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bundledbundlednursingintervention,thenursingeffect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overallincidenceofnursingadverseeventsin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hospitalizationtimewassignificantlyshorter(P<0.05),thehospitalizationcost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Afternursingintervention,theAPACHEII,GCSscoresofth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thanbeforenursingintervention,andtheAPACHEII,GCSscoresinobservationgroupafterthenursingintervention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bundlednursinginterventioninthedysphoria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can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clinicalnursingadverseevents,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reducehospitalizationcosts,improvepatientorfamilysatisfaction,shouldbewidelyapplied.

Keyword:Bundlednursing;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Dysphoria;Clinic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该病患者发生躁动主要表现为大声喊叫、挣扎、不遵医行为频发,有研究表示[1~2],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躁动与颅内压增高、失血、疼痛、呼吸道不畅、昏迷、精神症状、尿潴留、便秘等因素有关,出现躁动则会影响临床观察处理,安全风险性大幅度增高,因此寻求具有安全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干预来处理难治性疾患,该类护理理念是将循证文化引入床边管理,并以此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创造最佳实践指南[3~4],且该类护理中的各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由此也可见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适用性强,故本文对我院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做出报道,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72例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GCS(格拉斯哥)评分≤8分,结合症状及体征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重度颅脑外伤,所有患者符合《外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8±5.4)岁,伤因:车祸伤22例,坠跌伤14例;病型:原发性脑干损伤7例,脑挫裂伤13例,脑内血肿及硬膜下血肿16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1±6.0)岁,伤因:车祸伤24例,坠跌伤12例;病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脑挫裂伤12例,脑内血肿及硬膜下血肿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因、病型、APACHEII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生理健康状况评分)、GCS评分(表1)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排除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中途死亡患者,排除心、肺、肝、肾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排除脑血管意外病史患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神经护理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3.1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分析总结我院以往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易发生的护理不浪事件,分析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不满意的地方,并结合文献和实际工作来制定符合我院情况的护理方案,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加强教育培训,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提高护理知识及技能。方案的制定要求护理专家、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共同对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护理难点、护理不良事件展开分析,借鉴文献上可操作的护理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所需来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方面,可展开专家讲座、会议、网络培训等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及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每周应至少进行2~3次的集束化护理检查,每日晨会和早交班时收集昨日集束化方案的执行信息,收集昨日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患者的意见反馈及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每日护理人员对集束化护理工作意见,及时找出缺陷及不足并给予改造,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排班方面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分配人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

1.3.2躁动分级约束保护性护理根据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躁动类型实施分级,将四肢曲动、呼劝安静、不劝又动则归为躁动I级,加强躁动观察,可不需使用约束用具。将四肢舞动、呼劝无效的患者归为躁动II级患者,可实施约束带固定。四肢乱动、头抬起且约束带固定较为困难的患者归为躁动III级别,则给予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四肢,并将宽床单作为胸带约束。为避免皮肤抓伤则为患者佩戴棉质手套,加强约束观察,避免挣脱各种管路、发生抓伤。过度症状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临床不宜持久强迫性约束,应该针对躁动原因进行仔细排查,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每个班次应该对患者的约束带松紧度情况进行2~3次的检查,松紧度以能插入两指到三指为宜,并观察组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做好相关记录。

1.3.3静脉输液及各类导管护理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留置针敷贴后再采用绷带固定留置针整体,注意包扎的松紧度,输液完成后使用薄长筒袜套住留置针,并注意患者的体位摆放护理,减少留置针在患者的视野暴露次数,避免意外拔针。对于各类导管应有明确的导管标识,标识内容应对置入日期、管道长度等内容注明,因躁动患者非常容易发生意外拔管,故应尤其加强导管固定护理。对于胃管应使用绷带自耳后绕头一周系双结系住,并加强胃管插入深度的观察及记录。尿带方面应使用防反流尿袋,将尿管粘在大腿内侧,避免躁动是造成尿管脱出、尿液反流。腰椎引流管S型盘曲用深静脉敷贴贴于患者的背部一侧,并加强对敷贴的检查,及时更换。

1.3.4心理护理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发病后通常心理存有抑郁、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若负性情绪严重则极为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在患者意识清晰、病情稳定下,应向患者讲解重症颅脑损伤疾病的相关知识、医护工作的重要性、遵医嘱行为重要性及负性情绪对疾病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讲解治疗成功案例,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对于躁动期间的患者,应实施言语鼓励安慰与抚触结合的护理,言语方面尽量简短,多使用正性心理暗示语言,并通过轻拍患者手背等行为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3.5基础护理①气道护理,给予气道湿化处理,对冷凝水进行及时倾倒,避免返流入气道。气管切开但非机械通气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联合灭菌注射用水注射泵来进行气道湿滑,以2~5ml/h的速度进行,按照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来决气道湿滑的时机及量。②吸痰护理,对患者实施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患者排痰;咳嗽发射者采取吸痰处理,吸痰应避免生吸引,降低对患者的气管粘膜损伤;机械通气者实施密闭式吸痰,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心率失常、低氧血症的发生率。③病情观察,首先是对患者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是判别患者病情变换倾向的重要指标,应定时给予患者唤醒护理,如简单对话等方式,若患者并无任何反应则可给予疼痛刺激唤醒,并严密观察刺激后的言语、肢体、运动、睁眼反应等,再予以GCS评估患者病情。加强对患者的瞳孔观察,急性期15~30min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瞳孔的显著改变对于判别病情、发现脑疝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观察,若呼吸深慢、脉缓有力而血压增高,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若晚期失代偿阶段则可出现呼吸骤停、血压下降、脉搏细速。④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给予鼻空肠管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降低脑水肿发生率,减轻机体损耗,及时补充蛋白质及能量。

1.4观察指标

1.4.1APACHEIIAPACHEII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1.4.2GCS评分GCS评价患者昏迷状况,轻度昏迷:13分~14分。中度昏迷:9分~12分。重度昏迷:3分~8分。气管插管无法发声的重度昏迷患者:低于3分。得分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严重。

1.4.3护理不良事件统计临床护理的不良事件类型及总发生率。

1.4.4住院费用及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时间即住院总费用。

1.5统计学处理

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PACHEII、GCS评分

由表1可见,两组护理干预后的APACHEII、GC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APACHEII、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躁动属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且躁动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所敏感和关注的问题[5~6],相比于普通患者,躁动患者更易出现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如发生约束部分皮肤损伤、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拔针等,甚至可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意外事件发生。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安全管理及生理健康在目前护理中尤为重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目前护理关注的问题。

集束化护理属于目前危重症患者中一种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但集束化护理在目前国内并未有统一标准,集束化护理项目内容也并非固定不变,随实践指南、实证研究的不断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每日护理实践情况及患者需求来做出持续质量改进,总结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达到动态整改的目的。

从目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来看,危重症患者多,夜间易发生躁动、谵妄,而因夜间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注意力不如白天集中,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低年资护理人员对于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处理存有一定问题,故应通过不断培训和加强管理来提升护理质量。其次,部分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力不足,原因是认知不够,无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慎独精神。有相关学者研究表示[7~8],对科室护士站或治疗室张贴具体方案执行表,各班次护士负责记录,加强交接班管理,加强护理执行情况的监督可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文将此些部分管理方法纳入集束化护理方案中,通过动态持续质量改进做出了整改,结果表示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观点相似。此外,集束化护理组应由协调能力强、资质高的护理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协调护士、患者及医生三方关系,保证护理小组团队稳定,并通过弹性排班,合理分配人力来培养可长期实行集束化护理精英小组,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病情康复。

从本文观察组的研究方法来看,集束化护理则主要包含了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基础护理、躁动分级约束保护性护理、静脉输液及各类导管护理、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元素均符合照循证医学要求,并结合了实际工作经验,既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良好运转,也考虑到了患者的安全、心理状态、生理健康。有研究表示[9~10],对危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降低医疗成本。本文研究结果表示察组护理干预后APACHEII、GCS评分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也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1

[2]金钰梅,贾亚平,金成胜等.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65-968

[3]刘珺.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补液护理[J].广东医学,2009,30(5):825-827

[4]EggermontLH,BlankevoortCG,ScherderEJetal.Walkingandnight-timerestlessnessinmild-to-moderatedementia: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geandAgeing:TheJournaloftheBritishGeriatricsSocietyandtheBritishSocietyforResearchonAgeing,2010,39(6):746-749.

[5]Freeman,B..CARES:Anacronymorganizedtoolforthecareofthedying[J].Journalofhospiceandpalliativenursing:JHPN:theofficialjournaloftheHospiceandPalliativeNursesAssociation,2013,15(3):147-153.

[6]佘会英,闫保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5,(16):2529-2531

[7]崔君霞,金奕,于华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分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13-615

[8]闫红侠.综合性护理在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1195-1197

[9]PollockBG,MulsantBH.BetweenScyllaandCharybdis:antipsychoticandotherpsychotropicmedicationsinoldernursinghomeresidents.[J].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Journaldel'AssociationMedicaleCanadienne,2011,183(7):778-779.

[10]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收稿日期:2016-2-23)

(本文编辑:高丛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