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

/ 2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

文薇,马丽,柯小瑜

文薇马丽柯小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于服务理念的增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在医护护理服务中,对于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疗护理的重要核心则在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使患者可感知到医护人员的用心,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是培养医护人员能力的体现。因此将人文关怀运用到实际护理中来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即可提升护理水平及效果,也可为将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探讨出新的护理模式及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9.42

作者单位: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

作者简介:文薇(1981—),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主管护师,从事老年临床护理工作。

马丽,通讯作者。

我国卫生部早在2010年初就开展了主题名为“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平时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专业护理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护理服务。同时另一方面,为了充分体现临床护理的专科特色,要丰富服务内涵,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医护人员要提高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倡导人性化护理。因此,如何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人文护理的重要性及如何强化相关管理是本文主要探讨内容,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1人文关怀的核心

关怀即为关心、关爱、照顾、帮助等意思,关怀是护理的重要核心内容,没有关怀即没有护理。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时起,护理工作便与人道主义及关爱生命为核心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医护人员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种具有复杂情感的个体,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若没有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则不可能对本职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对患者实行一个真正的护理。

1.2人文关怀的依据

人文关怀的依据则在于患者是否真心感谢和表扬医护人员,调查发现,患者及其家属对某些医护人员写了大量的感谢信及留言,大部分患者感谢了医护人员对其的关怀及给患者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感动了患者及其家属,因此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是否真心满意这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做到了关怀的一个重要、必备的条件。

1.3人文关怀的作用

人文关怀是针对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在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优质护理的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结果,即对患者的关怀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指正。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包括医护人员的称职、关怀、友好的态度及优秀的基础技术。同时还发现普遍患者针对态度良好、护理能力精湛、责任感强、关怀患者及善于与患者沟通的护理为优质护理。因此,针对患者要中的优质护理不仅是业务上的精湛,更是医护人员是否能主动、热情、及时的帮助患者,对患者是否展示出了关怀,是否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感受,都成为了患者眼中的优质服务,因此若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那就不是真正的优质服务。

1.4实施人文关怀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

我国在2008年由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从法律上规定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明确要求医护人员认识自己对患者关怀的责任。也从侧面反应出关怀不再是评定优秀护士的高标准,而是成为医护人员的一条基本标准。因此若护理人员在岗却不履行这一职责便是失职,患者享有投诉或起诉的权利。且在推广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对患者人文关怀是医护人员本身需要履行的护理职责,不再成为附加在其他职责上。

2加强人文关怀的管理举措

2.1强化医护人员的意识

培养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投入的感情,强化其人文关怀的意识,让医护人员自身有强烈的医院,愿意去关怀每一位患者,并且具备此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对此有着重大的责任,可采取以下几列措施:1、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关怀理念,并在一定全范围内广泛传播。2、营造起较为和谐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氛,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有效的轩窗。3、可以开展相关人文关怀的讲座,让医护人员了解人文关怀在他们平时的工作中带来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4、例举相关事例,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例如“人文关怀演讲比赛、医护人员座谈会,分享相关事例,起到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作用。5、对于一些在人文关怀上有杰出表现的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表彰、嘉奖和宣传,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导向。6、开展一系列模拟训练,培养医护人员潜在意识,培训人员应包括护理院校的学生,使其在职业初级阶段就接触人文关怀的理念,从而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2.2运用于实践

医护人员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要运用熟练,更是在时间操作中体现价值。医护人员在实行护理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并使其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出以下几点:1、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主动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2、对患者不仅要关注其病情,更要关注其心理和情感的健康,重视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妥善的答复。3、针对患者的不安感,医护人员做到尽量接受患者,不能因患者外貌衣着或对医嘱的遵从性而改变对患者的护理。4、积极鼓励、安慰和尊重患者,对患者保持持续的关怀。5、与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必要时进行干预护理,促进其病情健康发展。6、尽量保证每例患者有5分钟左右的独处时间,是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其重视程度,让患者充分提问么,并给予相关回答。

2.3建立起规范的管理

为了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医护认为将人文关怀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行为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制定出一定形式的要求和规范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包括医护人员的责任、护理流程、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评价等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要求。针对医护人员提供关怀指南,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管理人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怀,因为人文的关怀是整体的,并不仅局限于对患者。

2.4通过研究提高人文关怀的水平及效果

如何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是我们广大医护人员的一个全新课题,通过科学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文关怀理念,体验更多真实的环境,加大宣传学习的力度,设计出相关人文关怀研究问卷,提供给广大医护人员进行学习研究。

2.5开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现如今人文关怀理念以深入到全球范围内,被广大医护人员所接受认可,因此我国的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将专家请进来或指派工作人员出去学习经验方法等方式来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还可以通过会议及论文的方式进行交流及讨论,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结束语

人文关怀的理念一般认为发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价值在于肯定人及人性的价值,尊重个性。现如今用于医疗护理方面,人文关怀则更多的用于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及个性差异,关心患者丰富多样的需求,激发医护人员的相关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促进医护人员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有必要的,共建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现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行芝,刘义兰,杨春.关怀护理学——华生人性关怀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48~176

[2]刘义兰.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患者的观点[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3]护士条例解读编写组.护士条例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