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

王肖萍张建丽李晶

王肖萍张建丽李晶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籽的护理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明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足三里、阴陵泉、合谷注射用水1毫升穴位注射,日一次左右交替,穴位注射后2小时给对侧对应穴位按摩: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并加肝俞、胃俞、脾俞、中脘、关元,给日二次穴位按摩,每个穴位3-5分钟。耳穴压籽:耳穴取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交感、神门、耳迷根,压籽后日二次按压;对照组给予吗丁啉10毫克日三次,口服分别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0例临床观察以及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非药物治疗方法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30.1550

作者单位:王肖萍,张建丽:050000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医院

李晶:050000河北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

[作者简介]王肖萍(1978-),女,本科,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石家庄市中医院主管护师护士长。

张建丽(1977-),女,本科,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石家庄市中医院主管护师护士长。

李晶(1976-),女,汉族,河北中医学院高级讲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消耗大量的医药资源,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大量研究提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提出较多的有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等。选择抗酸剂或抑酸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服药时间为2周。

1.理论基础

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研究基于如下理论基础:

1.1穴位注射疗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使肝气得疏,脾胃得健,中焦升降复常。现代医学认为刺激穴位能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穴位注射足三里、阴陵泉、合谷,有研究显示能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乱趋于正常。而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明显提高,精神好转。穴位注射内关穴,还能抑制胃酸分泌。这些作用机制对改善FD患者人体免疫功能状态。

1.2穴位注射2小时后进行穴位按摩,并加肝俞、胃俞、脾俞、中脘、关元穴位,以指压穴,对末梢神经给予刺激,中枢通过反射增强该支配神经末梢的机能,具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在调节神经功能的同时,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1.3耳穴取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交感、神门、耳迷根都具有调整相应脏器功能的作用。耳穴压籽所取的“胃”等耳穴可使胃蠕动增强及植物神经调整作用,交感穴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疾病的要穴,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耳迷根擅于调理胃肠气机;神门具有镇静、安神、止痛之功。耳穴压籽法能起到持续刺激作用,安全无痛,副作用少。临床研究中亦观察到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加耳穴压籽对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的效果明显。且治疗方法方便简单,无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1.4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及耳穴压籽相互配合,相互加强,共同起到调节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条畅肝胆气机,增强脾胃运化的作用。并能通过改善胃肠血液循环、调节胃肠神经功能等作用改善相应症状。本课题通过两组疗效的对比,在理论及临床方面验证其有效性、实用性。

2.治疗过程

2.1病例来源:

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均来源于我院脾胃科住院病人。

2.2病例入选标准:

2.2.1符合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

2.2.2符合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者;

2.2.3反复发作6月或以上者;

2.2.4年龄在18-65岁之间;

2.2.5观察前2周停用其他抗酸、促动力等药物;

2.2.6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

2.3诊断标准:

2.3.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标准,FD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

2.3.1.1餐后饱胀不适;

2.3.1.2早饱感;

2.3.1.3上腹痛;

2.3.1.4上腹烧灼感。

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月。

2.3.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3.2.1自觉胃脘部痞塞、涨满或胀痛不适;

2.3.2.2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3月以上;

2.3.2.3发病常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凡具备以上第一和第二项,参考第三项及其他症状、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2.3.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胃脘胀满或疼痛,纳少纳呆,便溏不爽。

次症: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腹胀,善太息,嗳气反酸,疲乏无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肝郁脾虚证主证3项(胃脘胀满或疼痛)必备,或主症2项(胃脘胀满或疼痛)必备,次症2项,即可诊断。

2.4病例排除标准:

2.4.1依从性差者;

2.4.2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

2.4.3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服药期中(间)可能怀孕者;

2.4.4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血液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

2.4.5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2.4.6就诊前1周使用其他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

2.5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足三里、阴陵泉、合谷注射用水1毫升穴位注射,日一次左右交替。穴位注射后2小时给对侧对应穴位按摩: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并加肝俞、胃俞、脾俞、中脘、关元,给日二次穴位按摩,每个穴位3-5分钟。耳穴压籽:耳穴取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交感、神门、耳迷根,压籽后日二次按压。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吗丁啉10毫克日三次,口服分别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

2.6疗效评定标准:

2.6.1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6.1.1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

2.6.1.2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积分减少1分以上,但未消失。

2.6.1.3无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积分不变甚至增加者。

2.6.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6.2.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6.2.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2.6.2.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2.6.2.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7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

3.结果

通过观察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籽的护理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探索有效实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结果表明,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讨论

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非药物疗法不经血液循环,对胃肠道无刺激,不经肝肾代谢,对肝肾无负担;且对于患者费用低。教会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及耳穴压籽的方法,病人自我治疗,对于治疗后续能够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复发,使患者避免服用大量药物,缓解患者疾病连绵不愈之苦,方法简单,不受条件限制,创伤极小,痛苦少,无毒副作用,穴位按摩、耳穴按压更适合病人自理自护。

目前相关治疗药物的疗效不确切,而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籽治疗,无药物副作用,安全性高,费用低,稳定可行。在已查阅的资料中,尚未发现单纯用中医护理措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有进行此项研究的深远意义。

此外,穴位注射及按摩配合耳穴压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避免了服用大量药物,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经前期临床观察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方法简单,创伤小,无毒副作用,有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邵颖锬.心理语言协同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03:250-255.

[2]孙燕燕.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3,04:60-64.

[3]黄海良.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研究[J].海南医学,2011,23:81-83.

[4]史景卫.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23:156-157.

[5]徐奎诰.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10,04: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