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刘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作者简介:刘剑,男,(1977.01-)本科,主治医师,主治内科杂病,亚健康状态,失眠。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冠脉血供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FV降低,MFV、CFR升高(t=4.07~5.18,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FV、MFV、CFR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95~1.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79.31%(χ2=4.06,P<0.05)。除观察组1例患者轻微皮肤症状外,其余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供,缓解了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04-0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多频繁发作,若处理不当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在祖国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2]。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均因胸闷、胸痛就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狭窄<70%,中医辨证符合胸痹、心血瘀阻证的诊断,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衰竭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疾病,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的合并疾病,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者,无青光眼等其他药物禁忌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79岁,平均(62.9±8.7)岁;病程1~13年,平均(7.0±3.3)年;合并高血压病25例,2型糖尿病7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3~80岁,平均(63.0±9.5)岁;病程2.3~16年,平均(7.3±3.5)年;合并高血压病21例,2型糖尿病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合并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ACC/AHA/ESC2006年冠心病指南进行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缺血等冠心病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瓜蒌薤白半夏汤基本组成:瓜蒌、葛根各25g,白芍20g,薤白、丹参各15g,半夏、人参、桂枝、柴胡、郁金、延胡索各10g。每日1剂,用水煎煮至150ml,分早晚服用,每1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下列指标的水平或变化。

1.3.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Dopplerechocardiography,TTDE)检查[3],探头频率3.0MHz。检查前24h停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避免进食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记录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f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A)远端血流频谱,测量基础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峰值速度(basalflowvelocity,BFV),不能清晰显示者排除在外。然后静脉注射潘生丁0.6g/kg,4~5min注射完毕,诱发冠状动脉扩张,注射过程中有氨茶碱和硝酸甘油备用。注射后10min内记录LADA血流频谱,测量注射潘生丁后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峰值速度(maximalflowvelocity,MF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MFV/BFV。

1.3.2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记录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强度以及发作频率,严重心血管事件,以及中转PCI治疗情况。

1.3.3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4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分为:①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心绞痛不发作或发作频次减少60%以上;②有效:症状好转,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30%~60%;③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不及30%,或病情恶化,或死亡。以显效与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FR研究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因症状无改善,主动要求行PCI治疗,计为脱落患者。治疗前,两组BFV、MFV、C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61,P>0.05);治疗后,观察组BFV降低,MFV、CF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5.18,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FV、MFV、CFR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95~1.89,P>0.05)。

2.2临床疗效根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6,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例患者右上臂出现轻微的皮疹、红肿,未采取特殊处理措施,12h内自行消退。除此1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

3讨论

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病变进程甚至尚未进展到诊断标准之前,患者在多存在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称之为“慢血流现象”[4];基于此认识,本文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以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主要限于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紧急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一直未有重大进展。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瑰宝,“胸痹”、“胸痹”最早见于《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2],病机为心脉痹阻、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气虚为主,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以痰实为主,气滞、血瘀、痰阻。此病发生发展与肝、脾、肾、肺等脏器密切相关,五脏病变所致的气结、瘀血、痰浊、寒凝等,将加重病情。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应遵循活血化瘀、温通心阳的治疗原则。本研究中观察组辅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方中瓜蒌、薤白化痰通阳,开痹散结;人参合桂枝温阳益气;半夏化痰去浊;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疏肝;白芍、延胡索柔肝止痛;葛根升脾阳以益心阳;丹参伍郁金,活血行气、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化痰祛瘀、疏肝理气、开痹通脉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5]表明,瓜蒌能缓解冠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且能使冠脉扩张,增加冠脉的血流量;丹参的有效成分能防止冠脉痉挛,改善心肌的血流供应;人参能够改善心肌缺氧并且能抗心肌缺氧,均能起到一个保护心肌以及改善心绞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FV降低,MFV、CFR升高(P<0.05),这表明经过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冠状动脉血供。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FV、MFV、CF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后其冠状动脉血供未发生显著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79.31%,表明观察组具有更优的疗效。除观察组1例轻微皮肤不良反应外,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表明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类似文献[6]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可见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供,缓解了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2.

[2]宋建平.胸痹概念的演变[J].中华医史杂志,2006,36(3):157-161.

[3]杨娅,张小杉,李治安,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冠状动脉血流成像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3):185-188.

[4]李建军.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应视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680-681.

[5]朱慧,罗心平,王丽洁,等.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2010,32(3):363-366.

[6]李雁滨.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