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后神经双极标准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40例分析

/ 2

骶后神经双极标准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40例分析

董绍兴苏丽红胡雪松章冬梅布艳普晓慧周

董绍兴苏丽红胡雪松章冬梅布艳普晓慧周宗寿范春明杨昌来

【摘要】目的探讨骶后神经标准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骶髂关节患者40例,在C型臂X光机下行骶后神经穿刺成功后,行双极标准射频,设定温度为80℃,时间为75秒。对照组行骶髂关节脉冲射频。观察术前、术后6小时、24小时、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以及术后第180天VAS评分,以及骶髂关节压痛感,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几项指标。结果40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术后6小时、24小时、7天、30天和180天静息时和行走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检查,效果显著,功能改善优秀到180天时达97.5%。其中一例患者在第30天时仍感觉疼痛,行Ph-Q9检查,评分大于9分,给加用多塞平,180天评估时,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骶后神经标准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骶髂关节炎多是继发于一些运动系统疾病,包括变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骨硬化性髂骨炎、骨盆不稳定症等的一种疼痛性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导致患者早期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骶髂关节炎可能累及软骨、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肌腱或韧带附着点,传统方法治疗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往往采用关节腔注射、针灸等难以取得好的效果[2],近年来有关于使用脉冲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的报导[3],也有良好疗效。我科采用标准射频对4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2014-2015年我科收治的骶髂关节患者8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成2组,每组40例。A组射频治疗组,A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54岁(28.56±6.23),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6例,产后骶髂关节炎10例,原因不明4例。B组为注射治疗组。A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2-54岁(28.56±6.23),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1例,产后骶髂关节炎12例,原因不明7例。

2.临床表现80例患者均有骶髂关节疼痛,翻身或行走加重。静息评分VAS评分4-7分(5.14±1.87),行走时VAS评分5-8分(6.32±1.43).查体:骶髂关节均有压痛感,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X线分析根据kellgrem分:A组IV级14例,III级15例,II级11例。病程最长者达14年,最短者3周平均6.2±4.87年。80例CT或磁共振检查均可见局限硬化和/或骨质破坏或/和关节融合或骶髂关节致密样改变[3]。

3.治疗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府卧位,在C型臂X光机下,以患侧腰5横突尖端向尾向作垂线A,再以骶1~骶4骶后孔连线向尾向延伸线B,在骶1、2、3骶后孔下缘水平作四条连接A、B线的水平线。取四条连线的中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0.5%的利多卡因行皮下浸润阻滞,18GTuohy射频穿刺针垂直穿刺,抵达骨膜。X线透视针尖位置正确后,接加拿大Baylis射频治疗仪测试感觉及运动均在0.1-0.3mm,每点注射0.5%利多卡因0.5ml。治疗模式为双极标准射频模式,温度为80℃,治疗时间为75秒。第一穿刺针接正极,第二穿刺针接负极,治疗结束后,将正极移至第三针,负极不动,行75秒治疗后,移动负极至第四穿刺点,行75秒治疗后,每点分别注入消炎镇痛液(罗哌卡因3ml+甲钴安0.5mg+利美达松4mg+生理盐水8ml)2ml。B组在C型臂引导下行患侧骶髂关节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注射消炎镇痛液(罗哌卡因3ml+甲钴安0.5mg+利美达松4mg+生理盐水8ml)4ml.术后一周内无并发症者允许出院,出院一月回科随诊。

4.监测指标观察术前、术后6小时、24小时、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以及术后第180天的VAS评分,以及骶髂关节压痛感,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几项指标。

5.疗效判定:VAS评分,通过确认患者的自发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压痛是否消失以及骶髂关节测试是否阴性来判定其效果。优:无痛,关节静、动态下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满意:轻度疼痛,VSA<3,动态情况下疼痛明显好转,无压痛,功能明显恢复。达不到上述标准者为不满意[1]。

6.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不同时间结果数字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1.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前、术后6小时、24小时、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以及术后第180天静息时和行走时的VAS评分,查体骶髂关节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

2.疗效评价40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术后6小时、24小时、7天、30天和180天静息时和行走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1)。对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检查,效果显著,功能改善优秀到180天时达97.5%。其中一例患者在第30天时仍感觉疼痛,行Ph-Q9检查,评分大于9分,给加用多塞平,180天评估时,症状基本消失。

讨论

骶髂关节易于在各种常见的造成关节软骨操作的机制下发展成关节炎。此外,各种外伤或运动不当也可以导致骶髂关节损伤,退行性骨关节炎是造成骶髂关节疼痛的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风湿性及创伤后关节炎则是仅次于前者的引起骶髂关节疼痛的原因。少见的原因还有:胶原血管病如强直性脊柱炎、感染和莱姆病等。[3]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以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和产后骶髂关节炎为主,疼痛以持续性疼痛性,夜间疼痛较白天重,有的患者甚至不能行走,甚至无法使用轮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骶髂关节及其韧带的神经主要发自腰3~骶3水平,主要来自腰4、腰5。骶神经后支主要是感觉神经[4]。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骶髂关节阻滞,在使用射频治疗前也曾经为许多骶髂关节疼痛患者减轻了痛苦。射频是通过高频电流在射频电极裸端周围产生电场,使组织内离子快速运动,相互摩擦而产热;对周围组织产生热效应,切割该组织并使之凝固。调节射频输出功率的大小,使针形电极处的组织局部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和形成一定范围的组织凝固灶,从而阻断神经纤维传导或影响痛觉信号传导和阻止疼痛发作,或使组织缩小进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近十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的临床治疗[5]。最近有报导[1]对骶髂关节行脉冲射频治疗骶髂关节炎有良好效果,我科也曾经进行过尝试,但并没有取得报导中的效果。

目前我们采用的骶后神经标准射频,利用80℃温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治疗目的,镇痛效果好,并且取得副作用少。与传统的单纯注射治疗相比,骶后神经标准射频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表2、表3。

射频技术是目前治疗对于VAS评分大于6分的骶髂关节炎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阳,张晓,赵振军,等,骶髂关节病变病理学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4(4)283-288

[2]张宏,脉冲射频与关节阻滞治疗骶髂关节炎的疗效比较.华北煤碳医学院学报,2008,9[10]643-644

[3]王艳春,谢鸿光,林美金.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X线与CT早期诊断的报告[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37.

[4]佟小强.疼痛介入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74.

[5]韩济生,樊碧发等.疼痛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