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分析

高天飞张雄苑杰

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牙克石市022150

【摘要】目的:针对强迫症患者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进行治疗,对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实验组26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氯米帕明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按照每半年随访一次的频率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的SDSS评分、就业率、强迫思想检出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强迫思想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证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上该药物为优选药物。

【关键词】强迫症;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39-01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神经障碍性疾病,患者患上该疾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思维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患者不停地重复某一动作[1]。强迫症发病严重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更甚者会导致脑部功能损伤。目前临床中针对强迫症进行治疗的药物有多种,虽然基本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2]。艾司西酞普兰是近年来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抑制性药物,多用于治疗抑郁症以及焦虑障碍,本研究针对该药物于强迫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展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所有患者的Y-BOCS评分均在16分以上,排除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自杀倾向患者以及药物过敏患者。

实验组26例包括男13例,女13例,年龄在19-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7.2)岁,平均病程为(35.7±10.3)个月;对照组26例包括男14例,女12例,年龄在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7.1)岁,平均病程为(35.2±10.4)个月。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行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方案,第一天10mg,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服药剂量,控制范围在10-20mg/d以内;对照组行以氯米帕明治疗方案,第一天75mg,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服药剂量,控制范围在75-300mg/d以内。所有患者以8周为一个疗程,加以康复活动以及心理治疗,并在2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1.3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按照每半年随访一次的频率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的SDSS评分、就业率、强迫思想检出率。

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为:强迫症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没有主观性烦恼,恢复正常生活,判定为治愈;强迫症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基本不产生主观性烦恼,生活、工作能够基本恢复,判定为显效;强迫症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偶尔产生主观性烦恼,生活、工作有所恢复,判定为有效;强迫症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病情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SDSS评分、就业率以及强迫思想检出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以t检验。若有结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8周有效率结果对比

治疗8周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为80.77%,2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2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其主要特点为患者存在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两种观念彼此冲突,进而令患者精神上感受到痛苦和焦虑。患者能够感受到主动或非主动性的冲动,即便违反自身意愿也无法抵抗或摆脱[3]。强迫症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反复洗手、检查,按照固定的模式做事,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判断较为极端,行为过于反复,即便令自己感到烦恼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反复的行为或想法[4]。强迫症患者若是没能得到有效治疗,长此以往会出现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幸福感极度下降,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强迫症所使用的传统药物氯米帕明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断中枢神经对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进而发挥出抗强迫作用。氯米帕明的抗强迫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临床中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主要因为该药物具备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种新药,其主要作用原理为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再摄取5-羟色胺,有效发挥出抗抑郁和强迫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5]。

本研究针对强迫症患者分别采用氯米帕明和艾司西酞普兰进行了治疗和长期随访,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种药物的短期疗效较为接近,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这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更好;2年随访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强迫症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的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结语:

在临床中针对强迫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改善远期疗效,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丘春柳.新型与传统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2年效果随访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5):1259-1262.

[2]陶德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8):30-31.

[3]季乐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16-1517.

[4]靳明伟.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联合丁螺环酮合并用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153-154.

[5]张文娟,李健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6):8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