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实训基地职业环境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谈谈实训基地职业环境构建

徐龙英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8000

摘 要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本文简要探讨了职业环境的内涵及营造职业环境的必要性,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对职业环境的构建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 实训基地 职业环境 实训教学

1职业环境的内涵

职业环境是指一个职业人所处的自然环境、软硬件设施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构建的一个综合环境。高职院校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是指实训场所的布局与工厂实际环境基本一致,实训仪器设备功能与生产一线的设备功能基本一致,工作要求及工作规程标准与企业规章基本一致。根据职业环境的规模、功能和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校内虚拟职业环境和校外真实职业环境。

校外真实职业环境即岗位实习,是对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学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取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学到在学校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学校必须建立稳固的、技术先进、运作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学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2建设职业环境的必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虽然同属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它们在类型上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就业教育,换句话讲就是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知识技能型(技术、工艺、商务、服务管理)人才。而普通高校培养的是学科性(含科技学技术型、理论研究型、工程设计型和高层管理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使学生能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也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现场工程师。因此,如果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没有特定的职业环境,其所培养的学生就很难顺利地进入相关行业的角色转变,从而导致毕业后又很难直接跨入相关行业真正实现“零过渡”就业。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任务就是不仅能完成以往实验室的理论验证、原理演示、仪器使用、实验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实践技能。在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技术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进入企业,迅速顶岗,使毕业生与企业无缝链接,这一点无论对毕业生还是对企业都是非常有益的。

2.3实训教学必须身临其景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能训练,而且还应强调突出职业素质训导。职业素质训导要求学生从进入实训基地便要努力将自身转换成为企业员工的角色,自觉培养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具备高技能、高道德、高人格等素质。这样进入企业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上合格,而且在做人方面也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与企业满意的人才。所以,只有让学生身临其景,才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素质培养。

3职业环境的构建

学院以 “厚德、博学、强技、创新” 为校训。校训不仅吸纳现代企业文化的精髓,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也体现了学院实践基地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之既要具有企业文化的氛围,又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功能。

3.1职业软环境的构建

所谓软环境,就是现代企业特别强调的敬业精神、合作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控能力、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它们必须在生产和服务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

教师首先应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操作应用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对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学院有大量的相关图书资料以供学生查阅。同时,还应该多邀请一些专家到校举行讲座并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前沿科学与技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另外,应该更加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生产建设。

3.2公共职业环境的构建

公共职业环境的构建就是整个实训基地与企业仿真的环境构建。应该体现出现代企业那种“管理严格、行为规范”的精神。比如要求在实训中心大楼内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佩带工作牌上岗;中心大楼内各类标识清晰;工作井然有序,包括各实训室、管理部门标示清楚,实训(工作)程序、流程标识明确,像现代企业一样正常运转;展示学生的实训作品和相关行业的生产现场照片;要求中心大楼内安全设备齐全,做到防火、防盗、防毒、防潮、防污染、防杂乱;要求中心大楼内清洁随时清扫,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公共职业环境,同时也让师生树立现实的敬业爱岗意识。

3.3局部职业环境的构建

局部职业环境则是各实训室针对各自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努力贴近各自相关行业的真实的现代企业环境进行构建。比如电装实训室就是基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调试为一体的基本目标而建立的。整个实训室的布局可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小组完成实训内容,并指定一个项目负责人(经理)。这样既可以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针对电装实训室职业环境的构建,配置相关产品制作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工具,如PCB制作设备、器件装配工具、元器件焊接工具,并在实训室张贴产品基本制作流程,这样可以让学生预先能对产品制作流程有整体的概念,为下一步实际操作打好基础,最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达到了解、掌握产品的制作工艺。学生在掌握了设计手段后便可利用加工设备学习生产加工的操作技能,并将自己设计的作品转变为实际的产品,而且可以了解如何将单件产品迅速地转变成为成批的产品,也可以与企业联合,为企业生产实际的产品。其次,还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使实训环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开发适合课堂教学的实训设备。

3.4培训鉴定环境的构建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是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实施双证书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就必须有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的场所(基地)。实训中心则具有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硬件设备,可以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工电子技能、数控机床技能等培训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其次,应努力建立一支“双师型”鉴定考评员队伍。但由于现场企业设备技术更新快,所以应积极为考评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重点致力于提高其操作技能,拥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最后,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鉴定工作,主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实训基地职业环境的构建将对整个实训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职业环境的构建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充分发挥职业环境的效能,正是就业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学院校训中“强技”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邱川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业中心运作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第18卷,第2期,2005.4.

[2]叶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6.

[3]卢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究.实验技术与管理,第17卷,第6期.

[4]聂毅.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3.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