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3

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评估

戴娜

解放军第九二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方法:筛选出100名住院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不予以行为及心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行为及心理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飞行员的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状况、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航空安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行为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0.0%)与本组干预前(22.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的航空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对飞行员的行为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且能够大大降低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飞行员;行为方式;心理因素;航空安全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就100名住院飞行员为研究对象,并对比有无实施行为及心理干预下的航空安全状况,见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100名住院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23~47岁,平均(35.9±7.3)岁;军龄3~28年,平均(11.5±6.9)年。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平均(36.0±7.2)岁;军龄3~28年,平均(11.6±6.7)年。对比两组飞行员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予以行为及心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行为及心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深度访谈:干预前与飞行员进行深入交谈,全面了解其近阶段的生活状态,给予恰当的指导,并参照大体检结果综合评估飞行员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根据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特性制定详细的干预措施;(2)行为指导:对飞行员的不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进行指导,对其航空操作行为进行干预与纠正,同时加强训练,宣教航空相关知识及仪器性能与操作方法,以提高飞行员的航空技能;(3)心理疏导:向飞行员介绍排解压力、舒缓情绪的正确方法,集中对其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意向放松和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对比两组飞行员的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状况、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航空安全评分。(1)行为方式:运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进行评估,观察时间为飞行员近1年的行为方式,共62个条目,6个量表,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3]。(2)心理健康状况: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问卷(16PF)测试基础上制定飞行员心理健康量表(MHI)进行评估,该量表由12个维度构成,包括自信性、充沛性、性格倾向性、进取性、敢为性、律己性、过度自我关心、情绪稳定性、焦虑性、乐观性、敏感性和紧张性,共19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答案有三个选项,中性答案计1分,肯定与否定答案均计2分,总得分越低提示心理健康状况越佳[4]。(3)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飞行不安全事件包括疲劳飞行、操作失误,统计飞行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4)航空安全评分:参照《航线驾驶安全行为多维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27个项目,包含自动化系统认识、领导与管理、情境意识与决策、人际合作与交流4项,评价结果分为“低于预期水平”、“达到最低要求”、“标准水平”、“机组典范”4个等级,对应评分分别为1、2、3、4分,得分越高提示航空安全性越高[5]

1.4 数据分析

选用SPPS19.0系统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5de73aff3aeca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行为方式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的行为方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行为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飞行员的行为方式评分对比(5de73aff3aeca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分)

分组

例数

解决问题

自责

求助

幻想

退避

合理化

对照组

50

0.64±0.27

0.28±0.11

0.54±0.25

0.46±0.19

0.68±0.17

0.66±0.15

观察组干预前

50

0.65±0.28*

0.29±0.10*

0.52±0.24*

0.45±0.20*

0.67±0.15*

0.65±0.16*

观察组干预后

-

0.85±0.15#&

0.21±0.12#&

0.70±0.18#&

0.41±0.22#&

0.52±0.24#&

0.51±0.12#&

注:对比对照组,*P>0.05;#P<0.05;对比观察组干预前,&P<0.05。

2.2 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评分对比(5de73aff3aeca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分)

分组

例数

心理健康状况总评分

对照组

50

49.8±16.4

观察组干预前

50

50.0±16.5*

观察组干预后

-

46.2±13.3#&

注:对比对照组,*P>0.05;#P<0.05;对比观察组干预前,&P<0.05。

2.3 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的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飞行员的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对比[n(%)]

分组

例数

疲劳飞行

操作失误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7

3

10(20.0)

观察组干预前

50

8

3

11(22.0)*

观察组干预后

-

3

1

4(8.0)#&

注:对比对照组,*P>0.05;#P<0.05;对比观察组干预前,&P<0.05。

2.4 航空安全评分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的的航空安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的航空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飞行员的航空安全评分对比(5de73aff3aeca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分)

分组

例数

航空安全评分

对照组

50

65.3±11.8

观察组干预前

50

65.0±11.9*

观察组干预后

-

90.2±12.5#&

注:对比对照组,*P>0.05;#P<0.05;对比观察组干预前,&P<0.05。

3 讨论

飞行员是航空器的主要操作者,其行为方式与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而言尤为关键。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航空安全,甚至可能因此诱发航空不安全事件。因此,分析飞行员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指导与干预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这对改善飞行员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均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航空安全[6]

本研究对比飞行员有无实施行为及心理干预对航空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行为方式评分、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航空安全评分均明显改善,且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比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均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加强对飞行员的行为及心理因素干预,对提高航空安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对飞行员的行为及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且能够大大降低飞行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韩越,李瑛,辛潇洋.家庭-工作冲突和飞行疲劳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影响:神经网络模型[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 2017.

[2]张梅,廖江群,彭凯平,等.心理紧张度和心理韧性对飞行员工作绩效的影响——以通用航空飞行员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2):134-140.

[3]庞兵,于雯宇.飞行员行为及心理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评估方法:, CN107194856A[P]. 2017.

[4]赵宁.飞行员心理素质与飞行安全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 2015.

[5]陈农田.基于序关系法的飞行员安全行为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 46(1):155-161.

[6]杨姝,李俊龙.基于DEMATEL-ISM法的民航飞行员综合安全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 25(4):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