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王一雯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高发,多见于长期高血压的患者。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2019年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2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治疗2个月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SF)、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恐惧疾病进展评分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负性心理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认知行为干预;常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较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占脑卒中发病率的20~30%,加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及时诊治和护理,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身体和精神受到疾病的打击,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的担心产生恐惧疾病心理。恐惧疾病进展(Fearofprogression,FoP)是指个体对疾病产生的生物、社会、心理的后果和担心疾病复发的恐惧心理,常出现在慢性疾病和肿瘤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的技能改变患者获得自我管理的认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应对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恐惧心理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探讨对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心理健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2019年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66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共编制1~166例入组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的第6行5列依次选择166个随机数字,奇数纳为研究组,偶数纳为对照组,经调整后每组最后纳入人数各为83例。研究组男性53例,女性30例。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和出血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住院时采用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如维持和稳定高血压血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再出血的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48h内绝对卧床休息和体位管理;营养护理等。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等内容。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及其陪伴家属宣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及特点,减少患者的心理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干预结束后,对对照组患者发放研究组的相关材料,以便对照组患者也得到相关的知识教育。

1.2.2研究组

1.2.2.1成立认知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由神经外科临床医生1名、神经外科护士4名、临床心理师1名组成。神经外科临床医生为副主任医师,负责课题的设计与指导;神经外科护士4名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主要负责课题设计以及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数据分析;临床心理师为已经取得国家临床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生,参与调查表设计的指导和分析。在整个干预实施过程中有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的指导、保证干预实施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访谈和认知干预的时候选择安静的单独房间,避免对对照组患者造成干扰,影响研究结果。

1.2.2.2干预时间及方式

干预时间为2个月,包括住院期间和家庭干预,主要内容为认知和行为干预。住院期间主要开展访谈和健康知识讲座,出院后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和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达到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的目的。具体干预方法:

认知干预:(1)在患者入院时按照访谈提纲。通过访谈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主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如“您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您最希望了解的内容?”等。回答患者的疑虑,对患者积极的应对方式给予肯定,不合适的应对方式进行纠正,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围手术期的患者,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顾虑,讲解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顾虑和恐惧感,邀请手术患者主动参与,讲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对出院后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或微信平台每周联系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2)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每周组织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主要的内容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相关知识及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营养护理、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等,并安排有角色演示内容。出院后的患者告知自我调适、生活规划、及社会支持等内容;给出院患者发放相关内容的健康知识手册。

行为干预:主要采用放松和音乐疗法,播放轻音乐,音量在60分贝以下,每天上下午各播放一次,每次30min,在播放音乐时默念放松,让自己全身处于放松状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患者患侧脑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恢复。患者出院后每天进行1次30min的有氧运动;制作服药记录表,由患者填写服药时间,形成定时服药的行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性的定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连个样本的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比较

5de89419e1b5c_html_7ef21bfa2bc419f6.png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5de89419e1b5c_html_4f842a7f54ce742c.png

3讨论

3.1认知行为干预缓解了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

慢性疾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患者治疗康复和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认知的重建和行为的改变,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oP-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2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后,研究组FoP-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地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对入院环境感到陌生而不适,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预后等认识不足,护患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产生疾病恐惧心理。本研究通过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疑虑和恐惧心理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知识讲座和健康手册的发放,通过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有深刻的认识,降低因患者对疾病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

3.2认识行为干预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焦虑和抑郁是慢性疾病患者常出现的负性心理,贯穿于疾病的诊治和护理的全过程,是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卫生问题。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人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认知能予以正反馈,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训练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显示,通过认识行为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寻求网络或者非专业的知识,导致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不当认知,如会认为手术后的康复期不能进行体力劳动等,影响疾病的康复,从而加重了自身的焦虑或抑郁的症状。患者常由于疾病的病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高,经济负担加重,而产生心理负担。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以影响大脑皮质功能,促进多巴胺、皮质醇(COR)的释放,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徐文,汪晓蓉,陈敏.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