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李海

景泰县人民医院 甘肃 景泰 730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就诊的90例符合研究方法的疝气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研究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疝修补术,观察术中患儿的出血量、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数量。结果:研究组的患儿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疝修补术,腹横纹小切口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好的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传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小儿疝气的入院患者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以小儿腹股沟疝为主。在小儿疝气患者中男性患儿比例较女性患儿比例高。疝气初期患儿多无临床症状,当患儿父母发现患儿皮肤表面有组织突出时,方带患儿入院就诊。疝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随着疝块的不断增大,会加重患儿的腹壁损伤,同时也使得术后复发率增高。在除去少数特殊情况下,建议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传统疝修补术,由于手术切口大,术中对患儿的创伤大,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临床小儿疝气手术也在不断进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目前临床使用广泛[1],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5-2016年90例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并将会在下文作出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患儿家长同意并知情的情况下,根据患儿的治疗方式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45例),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范围在2-6岁,平均年龄4岁,左侧腹股沟疝患儿25例,右侧腹股沟疝20例;研究组患儿(45例)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范围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4岁,左侧腹股沟疝32例,右侧腹股沟疝1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小儿疝气手术,具体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后,在患侧腹股沟处切口,并沿着腹外斜肌和腹股沟管逐步切开,将疝囊找到,分离提睾肌,进行高位结扎疝囊,最后为患儿进行伤口缝合。研究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对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在患儿腹股沟上方腹横纹肌处寻找切口,按照传统疝修补术找到疝囊和精索,将其切开游离至颈部完成结扎,最后回到原处缝合患儿切口处[2],在术中控制好患儿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缓解患儿疼痛。

1.3 观察指标

在患儿术中观察患儿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查询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做好记录。在患儿出院后,对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儿的伤口恢复情况,是否发生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疼痛以及疾病的复发[3]

1.4 数据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两组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数据。其中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儿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术中出血时间

住院天数(天)

研究组

45

20±9.1ml

9±1.4min

5±2

对照组

45

30±8.2ml

13±6.7min

6±2

研究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儿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病率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病数

并发症发病率

研究组

45

1

2.22%

对照组

45

3

6.67%

3讨论

疝气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疾病种类,由于先天性解剖结构的异常,婴儿在出生后倘若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可能会成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在婴儿啼哭、用力排便时便可因压力突然增加,形成疝气[4]。患儿自身的身体生理结构不同于成年人,很难承受大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为患儿进行手术时,应遵循减少患儿创伤的治疗原则。通过本研究,传统疝修补术患儿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分别为30±8.2ml,13±6.7min,腹横纹小切口术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分别为20±9.1ml,9±1.4min。在住院天数上,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5±2,研究组患儿的住院天数6±2,研究组患儿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并且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例为6.67%,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例为2.22%,研究组患儿的临床并发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术后恢复较对照组患儿有明显优势。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横纹小切口术具有出血量、出血时间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对患儿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性高。由于腹横纹手术切开的层次很少,术后修复的层次少,大大的缩减了手术恢复时间,减轻患儿手术中身体承受的伤害。而且小切口的手术留瘢的可能性小,有利于皮肤整体的美观性。

综合所述,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具有微创性质,并且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蓝华烽.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对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26):4046-4047.

[2]焦成涛.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J]. 现代养生,2016,24(12):132.

[3]丁贵坡.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比探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2(10):47-48.

[4]刘伟. 小儿疝气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2016,04(1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