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检验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病原学检验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析

张敬凯 崔海龙 何凤波 刘志国 张伟 康琳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腹泻患者展开肠致病性埃希菌病原学加以检验,并对肠致病性埃希菌病原学的基本特点展开分析。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共有60例,采集所有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再通过病原学检验法将粪便样品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出来,再实施病原学检查,其中包含生化反应特征分析、形态特征分析以及培养特征分析等。结果:60例患者粪便样本中全部检测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0%,分析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特征、形态特征以及培养特征,首先形态与培养特征分析: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37℃恒温状态下展开18-24h培养后,其菌落以灰色呈现出来,可略带白色,菌落有着光泽表面与整齐边缘。结论:对为了提升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引发如腹泻等具体疾病的确认率,临床可以通过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点的研究来实现,这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治疗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分析

大肠杆菌的英文名称为Escherichiacoli,它隶属于埃希菌属,是动物以及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1],当大肠杆菌引发相关疾病时,临床将其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肠埃希菌,共包含五大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粘附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据相关研究显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菌体与致病性之间的侵袭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是幼童引发腹泻症状的基本因素。本文主要针对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6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60位婴幼儿患者,检验所有婴幼儿患者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其中,有男患者33位,女患者27位,年龄在2个月至3岁之间,平均(0.88±0.49)岁。对比两组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差别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集6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再通过病原学检验法对样本当中的肠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出来,实施病原学检查,其中包含生化反应特征分析、形态特征分析以及培养特征分析等,得出检测结论。

病原学检验方法:样本收集妥当后,采用无菌棉蘸取后接种到玉脂平板培养基当中,放置18-24h(恒温35℃)[3],再将疑似大肠埃希菌不分解与分解乳糖的红色菌落挑起来,将挑出来的菌落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18-24h),观察动力情况,同时运用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实施玻片凝集试验,确认其基本性质。再研究其中的培养特性与形态,对其生长状态加以观察,并展开芽孢染色与革兰氏染色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此统计主要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具体数据加以处理,用5df34b52739b7_html_844f00b242ba8910.png ±s来代表基本的计量资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距可以用X²加以检验。当显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无较大差别,统计学也无对比意义,当显示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别,为此,统计学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粪便样本中全部检测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0%,分析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特征、形态特征以及培养特征,首先形态与培养特征分析: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37℃恒温状态下展开18-24h培养后,其菌落以灰色呈现出来,可略带白色,菌落有着光泽表面与整齐边缘。对菌落实施斜面培养18-24h后,整个斜面都长满了菌落。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实施革兰氏染色可见,其结果呈现出阴性,无芽孢产生,但可见明显鞭毛,属于短小杆菌,两端为圆顿形。其次,分析具体的生化特征:其生化反应如表1所示。

表1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项目

结果

氰化钾

阴性

乳糖

产酸产气

鸟氨酸脱羧酶

大部分以阳性呈现出来,少部分以阴性呈现出来

赖氨酸脱羧酶

大部分以阳性呈现出来,少部分以阴性呈现出来

葡萄糖

产酸产气

动力

阳性

靛基质

阳性

尿素

阴性

氧化酶

阴性

甲基红

阳性

V-P试验

阴性

3.讨论:

大肠杆菌即大肠埃希菌,它是人体主要菌群之一,一般来说,大肠埃希菌对人体是无害的,相反它对于人体有一定的益处[4],但是一些特殊的大肠埃希菌会引发腹泻症状出现,对人类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危害。据相关研究显示,引发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五大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粘附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其中致使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为肠致性大肠埃希菌,当婴幼儿出现腹泻疾病后,如果未对其给予及时的诊疗,将会加重病情,严重的甚至会致死,对婴幼儿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威胁[5]。因肠致性大肠埃希菌的生活特征以及基本表型与人体正常大肠埃希菌无较大差别,为此,在临床中通常采用血清当作检测肠致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方式,所以,对肠致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加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率,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由上可见,检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疗判断,从而提升具体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23(08):67-68.

[2]赵雪涛,高昆,张春华.2011至2012年徐汇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J].检验医学,2013, 32(08):671-675.

[3]刘钰,韩小霞,谢伟,张继军.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9的病原学检验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 47(03):54-55.

[4]赵雪涛,闵红芳,张春华,沈小婷,倪斌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试验比较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 10(14):3000-3003.

[5]吴南卫,林永通,邓瑶,莫丽娟.1株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4:K90(B)交叉凝集反应的阪崎肠杆菌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 11(12):330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