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维生素 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探讨维生素 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

刘沉

江汉油田总医院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2例眼表面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眼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眼表面损伤;维生素A棕榈酸酯;玻璃酸钠;临床效果

眼表面损伤在临床上眼科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在任何年龄阶段均有可能发病[1]。而眼表面损伤患者发病后,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往往均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故尽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其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就探讨分析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2例眼表面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n=56例)与对照组(n=56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及症状表现分析等被证实为眼表面损伤;研究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19至82岁,平均年龄为(40.2±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h至53h之间,平均为(9.3±1.7)h;对照组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18至84岁,平均年龄为(39.9±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h至51h之间,平均为(9.1±1.9)h。两组入选患者均知情了解研究内容,并将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伴有严重代谢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结膜结石、沙眼、干眼等病症的患者及对相关药物存有治疗禁忌的患者。观察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入选患者在临床确诊后均依据其病情对其实施抗炎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及创面处理等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治疗中再给予患者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其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给予患者外用涂抹治疗,每隔2h进行一次涂抹用药,一天用药治疗6次(白天用药);玻璃酸钠滴眼液给予患者滴眼治疗,每隔2h用药治疗1次,一天用药治疗6次(白天用药);需注意在患者的治疗中两种药物的用药时间需间隔5min。对照组单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进行治疗,其患者的用药方法同研究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经治疗后,疾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上皮受损情况完全愈合,且荧光素染色检测显示为阴性,评定为治愈;患者经治疗后,疾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上皮缺损的愈合面积超过75%,且荧光素染色检测显示减少至+,或者减少程度在++以上,评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疾病症状体征缓解,上皮受损的愈合面积在75%至25%之间,且荧光素染色检测显示减少程度在+以上,评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上皮受损情况及荧光素染色检测等与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评定为无效。

1.4数据处理

选取SPSSl8.O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对比而分析,检测结果用(%)表示,分析得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两组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评价对比患者的治疗效率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1:

1 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56

34

14

6

2

54(96.43)

对照组

56

23

13

10

10

46(82.14)

x2

10.6724

p

0.0011

3讨论

眼表面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近年来,由于我国人们生活的方式及环境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致使眼表面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2]。造成眼表面损伤患者发病的原因十分多样,主要包括机械性损伤(眼结石、上皮损伤、结膜接触镜)、化学性损伤(紫外线、药物毒性、化妆品)、角膜炎、糖尿病及缺乏维生素等[3]。眼表面损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且患者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使其上皮损伤病情出现进行性发展,引发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眠等[4],对于患者的危害性极大。

目前,在眼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人工泪液、佩戴软性接触镜等是其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治疗通常能够发挥出一定疗效,但往往不显著。本研究中给予患者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表明给予患者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佳。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眼表面损伤治疗药物,其主要是由维生素A与卡波娒组成,在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其能够对基质层纤维母细胞DNA的合成进行促进,使细胞形状变为扁平形,且维生素A还在角膜能量代谢中参与,并能够对角膜内皮细胞表面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进行促进,而对角膜损伤的愈合情况进行促进;卡波娒为水溶性凝胶,其黏滞时间比较长,能够对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进行促进。玻璃酸钠滴眼液主要是由透明质酸钠组成,其能够对组织中水电解质与蛋白质的转运、扩散等进行调节,并能对角膜上皮的屏障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其还能通过与内膜作用,对内膜的性质进行稳定等[5];从而给予患者联合用药治疗能够获取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眼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姜锦花,袁宝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8):143-143,144.

[2]李颖,王柏川,杨磊等.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损伤的疗效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11-315.

[3]向燕茹,梁涛,冉东飞等.人工泪液对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造成眼表损伤的预防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6,36(7):671-673.

[4]吴阳.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