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3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研究

耿桦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供应链的每个节点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群体及其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到企业群体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独有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并非取决于某个企业,而是来自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供应链管理必须有效,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资源都是通过信息传递来沟通的,因此,为供应链管理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战略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扩展,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渐增加。供应链管理运用集成的管理思想能够使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将自己的战略与运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追求最大的竞争优势。多样化的需求刺激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尽量缩短供货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使企业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1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指对整个商业周期进行的整体安排与控制,以链条上游的供应商、链条中间的核心企业以及链条下游的用户为网链结构形成的集物料获取、产品加工、产品分销于一体的结构模式。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流、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流动,并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

2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同一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达成的一种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建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反应时间、创造市场价值等。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长期且直接的合作,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计划以及解决共同的问题。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要通过信息公开且共享、计划共有及业务共同化等方式,努力为合作者争取利益。

2.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改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整个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之间实现双向、快速、完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大大提高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工作效率。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企业获取客户与市场的需求信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2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供应链管理涉及诸多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整个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便会出现跨部门甚至跨企业的现象,大大阻碍供应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可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业务流程整体协调,从而适应市场竞争转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大环境,使供应链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2.3降低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

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供应链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供应链各合作伙伴之间大量的业务处理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供应链中的任何成员在任何时间或地点均可获得其所需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降低了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使供应链企业能以低成本实现共享管理。

2.4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尽可能的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供应链中各合作伙伴间的人、财、物、供、销、产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客户需要以及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特点,有效整合与配置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物流设施设备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重组,尽可能的发挥物流设施与服务的最大作用,优化供应链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现快速、准确采集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供应链管理中,条码装载商品和物流信息,保证标识信息与实物的同步,以条码识读为基础的POS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条码技术的应用渗透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从零售末端向前应用到批发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各项工作中,没有条码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不可想象。

3.2EDI 技术

EDI技术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银行、海关和保险等行业信息,用一种标准格式,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通过应用EDI 技术,可以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商业贸易之间各自的生产管理、物料需求、仓库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商业销售终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创造更多利润。

3.3RFID 技术

RFID 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信息读写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由于供应链不透明,导致交货期管理不善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样的损失,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RFID 技术可加强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视化,依据RFID技术的识别结果可使生产者及时调整供应链,从而有效保证了货品的安全。同时,RFID 技术还为企业节省成本,可加强物流透明性,能够同时扫描整个货箱,减少了检查和重新包装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实时管理库存地点,制定出货计划,充分利用仓库空间。

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信息技术除了条码技术、EDI技术和RFID 技术之外,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管理可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及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可实现制造商到零售商的全程高效管理,将商品的供需有机结合。GPS技术主要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货物配送方面,如车辆跟踪、货物配送、路线规划、信息查询等,为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供帮助。GIS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供应链管理中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复杂规划、决策与管理问题。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进行信息共享提供便利,节点企业可不受空间限制从事各种商业活动。销售时点系统对供应链下游的商品交易进行实时服务与处理,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效率。

4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4.1建立供应链联盟,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

为了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更加牢固的商业联盟关系,以真诚的供应链协作改善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实现对库存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向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汲取经验,并因地制宜地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库存管理系统。目前,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以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管理系统为代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凸显了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以用户、企业、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为基础,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程度,从而降低流程成本,实现对库存的优化与控制。

4.2确定供应链管理主导权,加强电子化的协同运作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状结构,由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也有着业务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因此,要想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确保库存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确定供应链管理中的主导权,从而以主导者为中心,妥善处理生产厂商、虚拟网站、零售商、物流业者以及客户之间的协作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内部信息流健全、责任清晰合理的管理组织。此外,要加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协同运作,需要特别重视做好物流配送体系的信息管理与调动,并做好理货、配货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入委托保管模式和即时供应体系,从而借助受委托方的专业优势、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投入。

4.3多供应链协同定制技术

4.3.1业务功能

为了增强供应链协同适应用户需求的能力,研究人员在其多种供应链并存、协同复杂网络化的特点上实施由一个系统入口为不同供应链提供服务的技术。其中基于云平台的对供应链系统业务功能定制技术的应用满足了企业对信息管理的相关需求。在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的同时也需符合以下要求:不同的联合企业应当具备不同的定制界面,由于企业的类型较多,其中它们经营的产品、运营方式等均不同。故而需采取不同定制界面的形式,满足各自需求;界面显示内容不同,企业中往往存在众多部门,需结合部门信息的差异决定界面内容;用户习惯的不同导致界面风格各异。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各自的需求,需根据业务功能提供配置模板,并在无需人工编程的前提下实现单表及主子表查询、多表联合查询的界面配置工作,进而发挥与之对应的功能作用。

4.3.2业务流程

现阶段,许多大型企业都已在其生产工作流程中实现可视化建模,但普遍是以企业办公系统为主,缺少云平台工作流程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如MOM、DCOM等。它们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厂家利益也不利于当前网络环境所需服务。所以,此时需研发出一种既能适应当前网络环境又能实现多种平台统一管理的技术。基于云平台的多供应链协同业务流程定制技术可为企业提供不同业务流程,具体要求如下:不同企业群体所需业务流程不同,在建立产业链协同平台时应以核心企业为基础联合其它企业共同开展对应业务如用户订单、采购业务等,并对具有企业特性的业务自行进行定义,以便推动企业群体的共同发展;企业会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导致其业务流程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实施业务流程定制技术时应当强化它的适应性,以便及时应对企业动态变化;企业生产的产品样式繁多,在满足企业业务流程需求的时候应当做好系统维护及升级工作,但目前基于云平台的多供应链协同业务流程定制技术尚无法解决数据流的管理等问题。

4.3.3数据库

基于云平台的多供应链协同数据库技术中应用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独立数据库、共享数据、共享数据库联合独立数据结构等三种方式,它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用户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自行建立独有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编辑、修改甚至删除等操作;用户可对数据库表实施新建、删除、修改等行为,并具备扩展字段及其类型的能力,甚至可以无限扩展字段名;在建立数据表字段时需设置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运行状态等特点;研发人员可借助程序直接进行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操作,此时无需使用相关管理软件即可完成目标,这样可有效提高数据库的开发效率;实现数据库的正确连接配置,通过动态编辑等形式促使数据库实现字符串连接功能。

4.4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

4.4.1建立企业绿色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还比较陌生,这种先进的新型管理理念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能够确保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因此,企业工作目标的确立上,我们需要将整个供应链作为研究的重点,要求企业所有的员工具备团结合作、共享资源的精神,将绿色文化充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目标中。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首先,企业领导需要具备充分的绿色文化管理意识,并与员工强调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绿色环保观念,这样才能够让所有员工通过自身的行动,真正让绿色发展融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4.4.2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绿色环保理念作为基础,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制作工艺上,我们尽可能选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工艺。在绿色供应链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个产品都具有环保、绿色、安全的特点,不会对消费者带来损害,也不会破坏社会生态环境。

4.4.3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就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并且能够长期性的经营发展。绿色营销的核心理念就是满足消费者们的绿色消费需求,从环保低碳的角度出发为了达到企业目标而事实的绿色营销活动。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作为重点,将社会生态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引导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促进了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能够管理并集成合作企业之间的业务与资源,是一种面向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如何构建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尤为重要,供应链管理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必须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积极开发和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解决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田佳佳.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品牌研究,2018(S2):57+77.

[2]张璐遥.供应链中物流及信息流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21-22.

[3]董美曾.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10-11.

[4]兰烨.供应链管理下服装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系统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77-79.

[5]刘羿勋,顾航,郜社荣.大数据应用对供应链管理价值提升的意义[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137.

[6]范兴兵.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25-28.

[7]林悦.供应链金融的突破与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38(03):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