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环境下提高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微时代”环境下提高中药鉴定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武兴菲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8000

摘要:将“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应用于中药性状鉴定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判断。并将此理念贯穿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符合高职生认知中药的规律。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望闻问切;中药性状鉴定;教学设计

1前言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为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课堂上也难以集中精力,再加上中药鉴定课程内容庞杂,知识量多,许多中药材的特征很相似,难以区别,学生因学习难度较大,兴趣也随之减弱,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信息化教学分析

2.1教学内容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采用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李炳生、易东阳主编的《中药鉴定技术》(第3版)。西洋参与人参易混,规格等级较多,当西洋参价格高于人参时,会出现栽培人参冒充西洋参现象,甚至一些不法药商用桔梗、北沙参冒充西洋参,将国产参冒充进口参出售等现象。由于近年来养生保健市场火爆,西洋参作为日常养生保健类中药成为老百姓经常购买的中药饮片之一,因此学会鉴定西洋参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之一。

2.2学情分析

课程的教授对象为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基本要了解中药的功能主治等,这为学习中药鉴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2.3教学目标

依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标准,对接职业岗位群中药质检工、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等工种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满足胜任中药销售、验收岗位工作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西洋参的来源、产地,西洋参药材及其饮片性状鉴定要点;了解西洋参的采收加工和规格等级划分的依据。(2)技能目标: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会鉴定西洋参的真伪,会判断西洋参的常见规格等级。(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做事态度;强化小组之间的协助精神,锻炼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2.4重点和难点

根据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西洋参的性状鉴定为教学重点,而市场上西洋参的真伪优劣鉴定是教学难点。

3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整个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评价反馈、问题启发、观察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西洋参的真伪优劣鉴别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西洋参的真伪优劣鉴别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前线上线下自主学、课中师生互动学、课后拓展交流学”的教学活动。

4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

4.1课前自主探索学习

一是发放课前任务单,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二是学生走进药店观察西洋参的销售,与药店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动手拍照、展示成果。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不足和困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4.2成立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中药品种繁多,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虽然我校已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药材,教师往往只能采取独立型、视觉型、听觉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主要感知学习风格是触觉型、合作型,在触觉型、合作型课堂中,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后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合作型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自发组建团队,成立学生社团,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有助于学生们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小组自主提出学习任务和目标,加上专业教师的耐心指导,小组成员会逐步提高自身的中药鉴定理论和技术水平,逐渐成为学习骨干。这些学习骨干又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3课后拓展巩固学习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西洋参的市场规格等级图片、论坛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查阅有关西洋参的制剂、养生保健使用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状况,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课余时间可去药店或西洋参专卖店进一步见习西洋参的销售,观察其品类,巩固学习内容,强化西洋参鉴定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4运用性状歌诀鉴定

中药性状鉴定特征学生反映较难记忆,单纯的背诵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能高效记住,影响了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对此笔者在讲授中注重引用一些性状鉴定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如在讲授中药远志性状时可引用“远志圆柱略弯曲,表面灰黄皱纹密,质硬易脆好剥离,味苦微辛感刺喉”歌诀进行总结;再如在讲授中药杜仲性状时可引用“杜仲扁平或微卷,断面胶丝紧相连,皮内紫棕平而滑,外皮纵裂极明显”等。类似这样的性状歌诀还有很多,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时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和增强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学习兴趣。

4.6熟记经验鉴定术语

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性状鉴定就是其常用方法之一,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它具有简便易行、方便、迅速等特点,尤其是老药工在长期的鉴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鉴定术语,较好地概括了中药性状鉴定的主要性状特征,应让学生重点掌握。如“金井玉兰”,指中药黄芪等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再如“狮子盘头”,指中药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类似这样的经验鉴定术语还有很多,如“怀中抱月”“蚯蚓头”等,任课教师在讲授性状鉴定特征的时候应注重突出中药的经验鉴定术语,做到精讲、细讲。

4.7校企联合培养,明确专业定位

现代学徒制属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产物。它既不同于传统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职业教育,而是通过职业学校、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与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需要大量积累实践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企业员工的实践能力则更胜一筹。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学校邀请企业骨干员工、老药工讲课,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企业人员给学生介绍的多是实践经验,是亲身经历的现实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他们将药企的用人要求,将技能的重要性等信息明确传递给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向。如此,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对中药鉴定的技能和理论也会更加重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结束语

中药鉴定技术作为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今后资格考证、实习就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授课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授课章节的不同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中注重多种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旻琼,樊青玲,张平,等.对接岗位需求的高职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35-136.

[2]郑倩,李昌,郑霄,等.四诊合参方法在传统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99-104.

[3]堐榜琴,中药鉴定技术[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