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鸡眼 108例临床观察

/ 1

火针治疗鸡眼 108例临床观察

黄宝坤 刘晓阳

汤阴 32145部队 96分队,河南 汤阴 456150

关键词】 火针;针刺;鸡眼

鸡眼是因足部长期受挤压或压迫所致,其根陷肉里,顶起硬结,形似鸡眼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肉刺,认为是由于局部受压或摩擦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日久,皮肤失养而成。《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治疗方法,其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以温阳祛寒、疏通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属于温通疗法的范围[1]。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火针治疗鸡眼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部门诊部就诊的鸡眼患者108例,均为男性军人,年龄18-34岁,平均22岁;病程21-71天,平均38天;其中痰湿凝结68例;湿热毒聚40例。所有患者均末经其他疗法治疗。

1.2诊断标准[2] ①皮损呈豌豆大小,微黄,圆锥形硬结,质坚实,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有明显皮纹。②发病部位:趾间36例;足底62例;趾背10例。③辩证分型:痰湿凝结:表面呈圆形硬结,灰黄色或黄色,压之疼痛。舌苔薄白,脉滑;湿热毒聚:结块四周稍红,略肿压痛。舌红,苔薄,脉微数。

1.3排除标准 排除跖疣。

2 治疗方法

2.1术前准备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面对患处,观察鸡眼硬结部位,硬结中心为最佳刺激点。

2.2针刺治疗 局部常规消毒,取细火或中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鸡眼直径在0.5cm以下者用细火针,直径在0.5cm以上者用中火针),对准鸡眼硬结中心刺去,角质层无痛感,进针迅速,至鸡眼根部时,针下阻力增加,患者有明显疼痛时迅速出针。一般1个鸡眼刺1针,大者可连续粹刺2次,刺后无需特殊处理,只需用干棉签按压数分钟,稍事休息,即可行走。2周左右,硬结处未变软,仍有压痛者,可行第二次火针治疗。

2.3术后注意事项 不要搔抓患处:一天内不要洗澡,不要污染针孔,如局部微红,高起皮肤为正常反应;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3 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皮损消退。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压痛减轻。末愈:损害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3.2结果:108例患者,四周后观察,一次治疗后,增生角质层全部脱落而治愈者86例;余22例在首次治疗二周后,行第二次治疗,同样于首次治疗四周后观察,治愈10例,总治愈率88.88%,有效10例(9.26%),无效2例(1.86%),总有效率98.14%。

讨论: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出现“火针”提法以来,历代医疗文献对此均有记载。现代研究显示,高温有杀菌作用,可防止或减轻瘢痕形成,促进皮肤修复和组织再生。

鸡眼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在基层部队,因长途行军、跑步训练,鸡眼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鸡眼的治疗方法较多,譬如:激光烧灼、液氮冷冻、手术切除、贴鸡眼膏等,但综合比较而言,火针疗法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施治简便安全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和应用。适用本疗法前,必须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正如古人云:“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人,令勿惊心。”

参考文献

[1]柴铁劬 刘洁等.火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