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浅析 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1 金薇薇 2 任秦 3 王雪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130041

【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把185例患者均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95例,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90例,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护理结束后,进行两组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3.0%,对照组满意率为52.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增加风险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实现风险因素的规避,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是管理学中处于风险较高环境时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医疗护理工作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引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很有必要,特别是心血管护理,由于患者常常病情危重、医治周期长、护理任务重,应用风险管理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5例,女90例,年龄在42~80岁,平均年龄为(49.1±2.58)岁。把185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观察组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1.2 方法

①护理方法:对照组9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90例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会成立护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护理程序和护理职责,明确护理风险,有针对性进行防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风险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水平不高,缺乏责任心及患者不愿意配合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专业护理水平,增强护理责任心,减少错误操作,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使护理水平得到提高。

②风险管理方法:要健全风险管理的体制,总结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的护理理念,建立起完善风险控制的系统。对仪器、药物、病房、环境、患者心理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按照不同人员实际情况制定弹性的排班表,实现三班护理无缝对接,防止超负荷的工作,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护理的最佳效率。

护理风险的管理要注意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开展定期培训,培训医院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操作及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后,护士长可以按照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分组,使护理人员能够各行其职,更好的配合。可以建立起护理管理的制度,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护士长要负责所有小组护理质量,而护士要按照不同岗位职责,进行奖金的分配,以优、良、差这三个等级,进行奖金差异等级分配,实现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而护士长也要根据护理情况及时分析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要改善护理环境,对病房全面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例如:在病床和走廊要安装护栏,在卫生间要安装好扶手,明显处要标示“防滑”、“防摔”等标识,避免患者出现坠床与摔伤等意外。要注意保持好病房的安静,及时做好通风和垃圾的处理,控制环境整洁度。对新入院的患者要进行系统的风险讲解,指导患者的饮食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急诊内科的患者有着很大的流动性,而且就诊的时间无法确定,患者病情也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比较全面治疗设备的支持,设备使用后要严格清理、消毒、维护,设备派专人进行管理,保持随时备用的状态防止因为仪器出现问题而影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引进风险管理后,各项护理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情况等,并与引进前的各项记录对照,进行统计与分析。风险管理能力满分100分,主要包括应急能力、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患者满意度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2 结果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风险识别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搞好风险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护理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最经常、最一线的工作,贯穿每天24 h全天候与每例患者医治始终全过程且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护理工作如何发生风险意外或者对已存在的风险意外管控不力,将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使患者遭受病症以外的伤害。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其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导致肌体机能严重消弱,加上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行动迟缓,应急能力更加薄弱,所以加强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显得万分重要。

影响心血管疾病护理安全的风险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护理中的风险,患者因行动不便而摔倒、吃饭咽呛等;二是技术上的风险,如打针、插管中对肌体造成人为伤害或感染等;三是器械设备操作上的风险,如心电测量仪操作不当致使得出错误数据,对医生产生误导;四是环境上的风险,如院内交叉感染等;五是患者自身的风险,如不遵照医嘱、不执行医院管理规定等;六是护理人员作风上风险,如粗心大意搞错药种药量等。当前,一些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还不足,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常常是涉险不知险,知险不避险,避险不得法,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对有关风险因素进行科学预测预想,并详尽梳理。

防止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见:风险是有规律可循的,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防止护理出现风险的主要管理方法,只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有关要求抓好落实,就完全可以把面临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从实践看,我院实施的风险管理具体操作主要包括:(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主要由专治医生、护士长、病区组长等共同组成,通过科室工作的特殊性,制定考核及培训制度。(2)建立完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包括风险预测制度、阶段性风险因素梳理制度、风险警示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日检查交接制度、周评估讲评制度等等,确保风险管理有章可循。(3)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加深护理人员对意外风险给患者和医院带来额外伤痛和损失的认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质量。(4)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就护理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掌握先进护理理念、知识、仪器使用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5)实施细节护理。根据不同护理内容,将护理措施进一步细节化,比如在不同输液架挂上对应提示牌,在药品摆放处保证药品摆放位置固定,且没有多余药品出现,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现象。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阮杏菲,钟 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66-67.

[2] 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10(1):35-36.

[3] 张素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

医学研究,2013,11(18):80-81.

[4] 钱幼娟.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12,25(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