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肠道菌群重建治疗慢性腹泻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酒精性肝病肠道菌群重建治疗慢性腹泻的价值分析

吕芙蓉 郑晓红 孙志宏

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分析价值。方法:随机入组56例我院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数字表法分组,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实施肠道菌群重建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实施蒙脱石散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2%、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均获得了明显改善(P<0.05),但是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价值较高。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慢性腹泻;肠道菌群重建治疗

本文对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的价值进行了临床分析,选取了56例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中选取56例,知情同意,数字表法均分患者,28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2岁至68岁,中位年龄53.2岁,男女比例16:12;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岁至69岁,中位年龄53.5岁,男女比例15:13。将2组患者入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实施蒙脱石散治疗:用药剂量是3g/次,3次/d,服药时,将该药物混合半杯温开水快速服用。

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实施肠道菌群重建治疗:选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谷氨酰胺颗粒为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用药剂量分别是1.5g/次、10~30g/d,用药次数分别是3次/d、3次/d。

2组患者均实施标准保肝治疗,药物选择复方甘草酸苷、丹参、胸腺肽,药物剂量分别是160mg、20ml、80mg,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每天实施1次治疗。

1.3效果评估

治疗后,腹泻消失,成形软便为1~2次/d,判定显效;腹泻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改善,判定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T均明显更佳,t=15.3203,15.6390,对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ST均明显更佳,t=17.0954,15.8752,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

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8

20

7

1

96.42%

对照组

28

8

12

8

71.42%

X2

6.4870

P

<0.05

2 2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对比

组别

例数

大肠杆菌(logCFU/g)

双歧杆菌(logCFU/g)

乳酸菌(logCFU/g)

肠球菌(logCFU/g)

血清TNF-α含量(ng/ml)

实验组

28

6.41±0.34

7.99±0.44

4.21±0.44

3.88±0.45

43.15±9.54

对照组

28

7.11±0.24

6.42±0.36

3.28±0.22

5.03±0.53

65.24±10.82

t

8.9002

14.6131

10.0035

8.7523

8.1031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28

77.31±11.94

38.21±6.31

138.21±20.66

65.21±9.15

对照组

28

78.11±12.12

39.12±5.21

134.01±19.64

67.11±10.56

t

0.2488

0.5884

0.7796

0.719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属于肝脏疾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腹泻症状。由于肝脏、肠道的结构特殊,肠道血流需通过门脉系统进入体循环,可进入肝脏并紧密联系胃肠道[1],因此,肝损害严重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加重,可进一步加重肝病,需为患者采取对症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可调节和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2-3],可重建肠道菌群,可促使消化道通透性减轻并阻止肠黏膜屏障崩溃,可促使肠道细菌异位定植明显减少[4-5]。临床实践证实,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临床认可度较高。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更优。

综上,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菌群重建治疗的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血清TNF-α含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江必武, 时昭红, 张江春,等. 酒精性肝病肠道菌群重建治疗慢性腹泻的价值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2):89-92.

[2]江必武, 张江春, 杨林,等. 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酒精性肝病并发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重建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 2017, 12(1):72-76.

[3]杨蕊旭, 周达, 范建高. 靶向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 20(6):643-646.

[4]臧月, 王生, 刘楠,等.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 32(4):451-455.

[5]刘华, 苟小军, 曹健美. 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 20(9):109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