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服务城市规划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服务城市规划管理

韩东升 1 , 于淑梅 2

1. 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 1 0 ;

2.呼和浩特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信息化城市建设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导向之一,信息化测绘在数据整合收集、分析与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信息化测绘为主要话题,首先分析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系统的核心思路,而后阐释信息化测量规划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具体实现。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规划管理;具体实现

前言

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工作由传统测绘转向为数字化测绘后再次“更上一层楼”的新发展阶段。信息化测绘的本质与主要工作即是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实时、精确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是由静态测绘升级为动态测绘的高新跨越[1]。将城市的地理信息更高效、更精确的予以展示,为测量、规划、管理等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1 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系统的核心思路

规划管理工作,从宏观层面解析,主要包括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以及规划监管等各个内容,即需要运用动态化、全方位且多维度的测绘技术、产品为整个工作、后续决策提供更具实质性辅助效用的空间信息依据。

通过制定以项目建设为主的生产组织措施,产出不同测绘数据之间进一步增发的综合数据,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定性、定量且综合性的指标参考。根据地区信息化测绘的总体目标,分析规划管理测量技术信息及其具体实现,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前审批,审批后管理,建设监督等一级环节,整合测绘工作流程并予以进一步改革优化,构建为工程测量、竣工测量等正相关协同开展的管理体系。

(2)基于数据库,构建数据定位平台,为规划编制、规划具体实施、规划后审批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信息参考服务。

(3)基于三维建模,构建以影像信息为主的辅助决策平台,为方案审批、规划审核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4)基于定位测量、定量分析以及模拟展现,构建网络化为主的分数据分析平台,以进一步推进审批工作的信息透明化,提高公众参与度,保证且促进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信息化测量规划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具体实现

2.1 主要技术

根据已采集或现有的动态性数据,为合理、精确划分工作区域,以及提升数据下载、上传、共享的便捷性,而构建开发范围线绘制与数据转换、共享系统。结合规划管理测量工作的区域,输出根据范围线绘制的数据开展测绘,测绘完毕后,测量结果再上传至规划决策、管理、实施等部门的同时,同步输出数据库,确保地理信息数据的实效性。

2.2 系统平台与CAD数据格式的双向转换

运行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测绘部门的工作、生产一级辅助手段,生产的测绘为EDB数据格式。为了满足各个部门工作模式差异性的需求,采用受众更为广泛的DWG数据格式,更有利于结合其他数据分析软件、测绘图处理软件进行多相对接边处理。通过研究EDB格式与DWG格式的协同处理,基于测绘运行系统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实现了EDB数据格式与DWG数据格式之间的无损、高效转换。如图1所示,EDB与DWG数据格式的转换操作界面。

5e0169a3d3692_html_f88f358c13b3285d.png

图1 系统平台与CAD数据格式的双向转换

3 具体服务内容

服务始终是深层次目标、工作核心导向。从规划管理视角来说,可进一步促进空间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系统的各项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数据的动态跟踪及同步分析,以提供更具实质性的参考信息,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3.1 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的规划管理工作是核心内容,如图2所示地图信息管理的具体流程:第一步,接受项目测绘任务,管理部门予以分析、决策;第二步,与数据库中各项数据分析对应;第三步,测绘人员根据权属调查、内外业测绘与之前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类比分析,予以进一步纠正,而后得出最终测绘数据;第四步,测绘数据上传至规划管理的数据处理部门、成果管理部门;第五步,根据规划目标,审核数据;第六步,数据上传至系统数据库中,整理数据并归档记录。

5e0169a3d3692_html_a6142841b14250de.png

图2 地图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

3.2 规划技术内容审查

规划编制的相关信息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为测绘服务、信息服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是规划编制工作基础建设数据的前提保障。现阶段,有部分规划测绘小组已实现通过城市数字影像图、历史数据档案信息摘取等,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空间支持及各项必要的经济社会技术评定指标。

此外,规划编制管理同时还涉及到规划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具体落实,如可行性分析、规划审批等。在此背景下,急需要通系统化与技术性为底的图示予以具象化管理。基于图示系统,有利于保障规划编制标准的合理、透明化执行,最大程度的发挥数据库的实际效用,促进信息服务全过程的透明化运行,为规划审批过程的透明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规划技术审查,主要是建设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审查、规划报建技术审查、规划验收技术审查等三大阶段。利用这三个阶段总规划管理测量数据及相关信息,更精确的审查建设工程必要申报的规划审批中的各项技术性内容,而后自动生成技术审查报告,上传至规划决策、管理等主管部门,为行政审批、方案制定提供实质性的技术参考。

3.3 规划管理结果公示公布图

建设用地规划的许可阶段,规划内容的公示公布工作可使用1:500的多维度地形测绘图,展示最终决策敲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消除信息不重要的地形要素,突出规划审批的重点内容,全盘加以装饰。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阶段及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阶段,其规划内容的公示公布工作均可利用规划定线测量、规划审核测量数据,将测定的平面位置相关性图解一并展示在地形图中,同样消除信息不重要的地形要素,突出规划审批的重点内容,全盘加以装饰即可。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对建立促进城市数字化发展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现阶段测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对各种高新技术手段的整合利用、更新,精确的挖掘各类测绘数据信息并予以综合分析,同时对内部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优化,实现全面覆盖的空间分析、多元化的可视化以及高测量精度的功能,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更具实质性的数据支撑。

而服务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规划测量工作领域,可进一步向各个行业拓展,形成多向连带性,进而参与到规划管理工作的整体流程当中。

参考文献

[1]黄振.构建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工作体系研究[J].科技视界,2017(3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