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吴婉怡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 浙江台州 3171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自2017年7月-2018年11月就诊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管理应用在骨科护理中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进而能够降低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骨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医疗事故、护患纠纷频发,使得护理安全管理受到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即通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提高护理质量。骨科患者康复时间久,且伴随行动不便,潜在风险较多,是医院护理的重点科室。本研究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自2017年7月-2018年11月就诊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6)岁,体重38-72kg,平均体重(57.22±3.16)kg。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46.3±2.7)岁,体重36-75kg,平均体重(55.62±3.64)Kg。两组患者均经过影影像学等检查符合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发现差异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病房管理、观察病情恢复情况、监督患者用药、确保地面无积水等。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①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制:用药禁忌不明确是导致护理缺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明确用药禁忌,合理配伍,认真调控输液速度,加强护理人员药物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制定应急方案,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②确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组织业务培训,如模拟突发情况处理、常见临床护理内容等;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带领互相学习;有序摆放病房内输液架、痰盂等物品,床单元之间预留足够空间,同时加固防护栏;加强皮肤管理,予以不同部位减压护理;观察伤口颜色、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等;后期康复训练期间,告知患者以自身耐受为度进行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骨科患者恐惧、应激心理较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其加强沟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开导;举办座谈会、专家讲座等讲解危险因素防范知识,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组织月末总结会议,全体医护人员参会讨论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不恰当护理导致的问题,针对护理缺陷制定改进方案。

1.3观察指标

(1)在出院前,两组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估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护理技能,每一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2)统计两组骨科患者并发症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22.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院期间跌倒、坠床、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1可见,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的62.5%。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5e0564deeca4c_html_c50fbd8e00f75fd1.png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见,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5e0564deeca4c_html_eefbc50931b94a9f.png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6.6±1.2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85.6±2.33)分。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骨科患者因其行动障碍、长期卧床等因素,极易发生如跌倒、坠床、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预后,也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更是医院管理和医院形象的重要标志。

安全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主旋律以及重点,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制度以及技术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遵医嘱对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护理,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说明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安全管理能够根据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护理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有助于护理人员掌握骨科急救技能,及时消除风险因素,并能够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制度执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对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规范以及加强用药管理,避免相关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建立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安全环境建设能够有效完善医院安全设施,从而避免坠床、跌倒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了解骨科常发的不安全事件,便于临床在以后的护理工作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本研究中骨科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标本采集、静脉输液、康复指导及服务态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表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与季艳霞研究相一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能够为骨科护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颖.骨科创伤护理中安全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118.

[2]何纪,于笑艳.精细化护理对骨科手术护理安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6):18-19.

[3]蒋丹,周攀,周芳迪.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