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临床 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2

个 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临床 价值研究

李丹

泾县中医院大外科 2425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

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外伤患者48例,采用双盲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科患者行个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 脑外科疾病,个性化护理,并发症

脑外科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并且复杂、多变,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复杂的变化[1]。多数患者的治疗过程会经历颅脑手术,部分患者康复期较长,因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也能疏导患者的情绪,提高满意度,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我院对48例脑外科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模式,以分析个性化护理在脑外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

对象。所有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心脏等部位严重疾病;且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经医院伦委会批准。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1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2±3.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急性颅脑损伤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11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0.6±3.1)岁,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急性颅脑损伤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可比性。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按时给药、消毒、换药,交代注意事项等。

1.2.2 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 主要包括:①环境护理 病房定期消毒,按时开窗通风,勤换床单被套,根据患者意愿结合其身体情况,合理调整光线和室内温度,摆放绿植和鲜花。②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患者的配合予以鼓励和肯定,在聊天过程中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并分析病情,叮嘱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客观的面对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③日常护理 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等;聆听患者的主观描述并结合检验数据,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协助下床走动,进行必要基础锻炼;对于卧床患者,按时躯干及四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做关节屈伸、旋转训练,预防关节退化;协助患者做好卫生工作,按时对创面消毒、换药,预防感染发生,促进伤口愈合。④营养管理 针对患者身体情况制定营养套餐,进行合理膳食安排,对于不能肠内消化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以确保每位患者都有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身体平衡,为恢复提供基础保障。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 分为: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伤口愈合;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创口愈合良好;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创口未愈合或感染。显效和有效纳入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对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予以记录并统计。 护理满意度 由病人和家属完成满意度测评表,以打分形式出现,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非常满意和较满意纳入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x²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后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2例,护理有效率为91.67%(22例);对照组显效患者8例,有效患者10例,护理有效率为75.00%(18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t=12.0365,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的12.50%(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例,n%)

组别

例数

出血

血栓

压疮

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

24

1(4.17)

0

1(4.17)

1(4.17)

3(12.50)

研究组

24

0(0.00)

1(4.17)

0(0.00)

0(0.00)

1(4.17)

t

10.3568

P

<0.05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非常满意10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87.50%(2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7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70.83%(17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t=11.6539,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外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灶位置处于人体最重要的部位,通常需要手术进行治疗,并常伴有身体功能障碍。较重的病情和较长的恢复期往往让患者感到绝望、恐惧、暴躁或自卑,甚至对治疗产生抗拒感,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都形成了巨大障碍,常规护理方式难以满足患者病情恢复需求。而个性化护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合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首先提供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能缓解患者对病房的抗拒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温度和光线能增强患者的舒适感;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沟通过程中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配合健康宣教,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增强依从性;细致全面的日常护理能掌握患者的实时情况,提供适合的护理方案,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促进患者健康快速的恢复;由于存在良好的沟通和细致全面的护理,可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通过本次研究也证实了以上几点。

综上所述,脑外科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程丽萍.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 ,2015,21(3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