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和塑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和塑造研究

曹微微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人格魅力整体得到增强,但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拜金主义日益盛行,引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上的混乱,出现了价值取向倾斜、心态冷漠、心理障碍增多和忽视道德人格塑造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格魅力;作用与塑造

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快速推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了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从教师自身来讲,强化教师意识,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崇高的师德;从社会环境来讲,主要是政府制定并监督落实各项教育政策方针,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状,提倡人格魅力教学模式;从学校环境来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入、培训、授课、考评、教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把关,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自身人格魅力。

1.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师的人格魅力综合实力的展示,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取决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取决于教师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稳定的心理、优雅的举止、高超的艺术等。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标准,体现了教师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对教师的特殊情感,这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反映和 表现出来。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得到学生广泛接受和爱待,并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激发,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在人格魅力的熏陶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相互交流、思想上互相交汇、心灵上相互沟通。

2.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

2.1人格魅力的含义

所谓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成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能力、品质、语言等方面的感染力的综合。它是由他的人格品位、学识深度、道德状况、行为习惯、教育态度、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方面决定的,它是教师作为职业主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感悟和不断完善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基于其出类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与号召力的总和,是决定其工作成效的关键。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2.2人格魅力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真理的力量来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要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自信心和威信,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思政课课堂上,有的教师上课学生不感兴趣,思想不断开小差;有的教师上课总是能够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共鸣。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形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不可忽视的。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偶像,他们的政治信仰、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诚信观念影响、熏陶着学生,对学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敬佩,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中央16号文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育”。在校大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关系着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在大学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深远。“三观”的形成要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逐步推进不断引导,不能够单单依靠理论的说教和硬性的灌输,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树立“三观”有着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在课堂内外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是在践履着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实践过程也彰显了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3.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3.1需拥有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思政课的知识是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教师的理论功底深浅决定一堂课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敬业,还要精通业务,通过丰富的知识、精炼的教学技巧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 “学高为师”的良好风范。当教师具备满腹经纶、 精湛的教学艺术传道授业解惑时,他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相关理论知识和广泛的背景知识,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那“桶水”常满常新。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丰富的知识装备自己,讲课才会深入浅出,出神入化,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最大限度地凸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2优良的政治品格

优良的政治品格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保障。当代大学生优良的政治品格,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让当代大学生养成优良的政治品格,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在政治修养、道德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树立榜样形象。思政课教师还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始终关注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坚信,对社会上的各种腐朽思想人云亦云,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是缺乏自信和底气的,讲课呈现给学生是虚无飘渺的信仰形象,无法使大学生分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思潮,树立起优秀的政治品格。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要求、言行一致、敬业爱岗;要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执着的信念、宽阔的胸襟、坚强的意志汇成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3.3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的特殊使命,经师和人师是思政课教师的高度统一结合体。社会各界对思政课教师的道德要求比一般人更高,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以德服人、育人,人格魅力越发光芒四射。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大公无私、和蔼可亲、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诚实守信、民主法制、开拓创新,才能释放出以道德为灵魂的人格魅力。

3.4博爱之心

博爱之心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思政课教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要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在课堂内外表现出慈母般地亲和力使学生产生向师性。作为一名教师要胸怀宽广,对学生充满爱,圣洁、温暖、博大的爱是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没有爱的思政课课堂会毫无生气,人格魅力也荡然无存。因为爱可以使师生相互信任、情感交流,可以打开学生心扉,鼓舞学生斗志,滋润学生心田。爱学生并不是一味的迁就、溺爱、偏爱,而是在真实感情上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客观、严格、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单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好坏,更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师爱的温暖,也会将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化为高尚的情怀去关爱他人、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和人民。

结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名教师良好的知识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角色,在“做人”、“立人'夕、“立德”方面承担的责任比起其它学科的教师更任重而道远。他们的人格魅力如何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效果。对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思想政治课,其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彩银.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3).

[2]李鸿雁.浅谈现代教育中的师爱.中国轻工教育.2008,(1):100